[实用新型]钻屑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3977.6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史超;苏永;吴浩仁;高松;常军;殷兆军;刘丛斌;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15 | 分类号: | E21B21/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红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钻屑收集器。
背景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层开采过程中的严重自然灾害,煤与瓦斯突出具体是指在压力作用下,碎煤与瓦斯由煤体内部突然向采掘空间大量喷出的现象,这是在煤矿井下发生的一种由煤块、岩石和瓦斯参与的复杂动力现象,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灾难性的特点。煤与瓦斯突出不但对矿工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还会大大限制煤矿的生产力,在采煤作业中,必须同时对进行瓦斯稀释和钻屑量采集操作,以避免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现有技术中,钻屑量使用废桶来收集。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采集钻屑量时,若迎头风量较大,打钻排出的钻屑会被迎头风吹走,造成采集到的煤尘钻屑量不准确,从而使得无法准确预测煤与瓦斯突出,降低了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屑收集器,用于提高钻屑收集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屑收集器,其中,包括:
收集本体,具有空腔,所述收集本体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用于穿设容置钻机钻杆的两端;
收集袋,位于所述空腔的下方且与所述空腔连通。
如上所述的钻屑收集器,优选的是,
所述收集本体呈八面体,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开设在所述收集本体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
如上所述的钻屑收集器,优选的是,所述收集本体由铁皮焊接而成。
如上所述的钻屑收集器,优选的是,还包括:
固定支腿,数量为数个,分散固定在所述收集本体的第一面上。
如上所述的钻屑收集器,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支腿为钢管。
如上所述的钻屑收集器,优选的是,
所述第一面与相邻的其中一个面之间的夹角介于110°-130°。
如上所述的钻屑收集器,优选的是,还包括:
把手,焊接在所述收集本体的外部。
如上所述的钻屑收集器,优选的是,
所述第二开口上包覆有皮带,所述皮带上开设有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钻屑收集器,打钻过程中由于钻屑收集器包住了钻杆,很大程度上防止了钻屑飞扬,且不易受到迎头风的影响,且结构简单,收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屑收集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收集本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收集本体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钻屑收集器,其中包括收集本体1和收集袋2;收集本体1具有空腔11,收集本体1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用于穿设容置钻机钻杆的两端;收集袋2位于空腔11的下方且与空腔11连通。
收集袋可以为布袋或纸袋等。使用时,第一开口扣设在采煤壁上,钻机的部分钻杆在收集本体的空腔中。钻屑进入空腔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收集袋中。收集完成之后,拍打收集本体,以使粘附在收集本体上的钻屑尽量进入到收集袋中。此处,第一开口的尺寸可以适当大一些,以使整个收集本体能够包覆钻孔,第二开口的尺寸应尽量小一些,以防钻屑从第二开口中飞出,一般第二开口的尺寸比钻机钻杆的尺寸大5mm-10mm,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防止钻屑从第二开口中飞出。
此处,第二开口13上包覆有皮带(图未示出),皮带上开设有通孔。此处,设置皮带后,第二开口13的尺寸可以大一些,通孔的尺寸能容置钻机钻孔即可,且皮带与钻机钻杆之间的摩擦噪音小,使用安全。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钻屑收集器,打钻过程中由于钻屑收集器包住了钻杆,很大程度上防止了钻屑飞扬,且不易受到迎头风的影响,结构简单,收集效果好。
参见图1-图3,进一步地,收集本体1呈八面体,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开设在收集本体1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的收集本体1,空腔11体积大,能收集的钻屑多。
为降低钻屑收集器的制造成本,收集本体可由铁皮焊接而成。此处,铁皮的厚度可介于1mm-3mm,以使整个钻屑收集器的成本低,质量轻。
为便于将钻屑收集器固定在采煤壁上,以方便使用,优选地,钻屑收集器还包括固定支腿3,固定支腿3数量为数个,分散固定在收集本体1的第一面上。使用时,固定支腿3可以插入到钻孔所在的采煤壁。此处以设置两个固定支腿3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39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