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馈入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0014.4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2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宇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馈入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结构,特别是一种可涵盖两种无线局域网络频段的双馈入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为许多无线通讯设备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必备组件,也是通讯产品能否顺利接收空中电波主要构成要件,随着无线通讯设备与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日趋多元,对天线设计的要求亦更加严苛,一方面必须配合无线产品造型设计并兼顾接收/发射效能,一方面则要满足各种无线通讯技术的电磁波特性,让天线技术不断朝宽带化与微型化方向迈进。
无线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市场对于天线的需求量亦急速提升,现阶段手机、笔记本电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字电视、多重输入多重输出等应用,都须仰赖天线来发射与接收讯号。天线为无线通讯设备与外界沟通的必备组件,负责无线讯号的发送与接收,由于位处射频系统的第一线,因此天线对于讯号接收质量的好坏,对整体无线通讯系统的运作效能影响甚巨。而随着终端用户对于商品造型、省电,以及传输速度与范围的要求日益增加,且不同应用领域对于天线特性的要求亦不尽相同,相对使得天线的设计面临更严苛的技术挑战。
但是,现有双馈入天线的空间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改善空间利用率的双馈入天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馈入天线,其包括基板、第一辐射金属部与第二辐射金属部,所述基板具有一接地部;所述第一辐射金属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第一辐射金属部上设有第一馈入点,所述第一馈入点电性连接至接地部;所述第二辐射金属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基板上且与第一辐射金属部间隔而设,且所述第二辐射金属部上设有第二馈入点,所述第二馈入点电性连接至接地部。
特别地,所述第一辐射金属部呈U形。
特别地,所述第二辐射金属部呈迂回弯折状。
特别地,所述第一辐射金属部与所述第二辐射金属部的频率为GPS、WIFI、BT、wimax、3.5G band 1、3.5G band 2、3.5G band 7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第一辐射金属部与第二辐射金属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基板上,可有效改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馈入天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馈入天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馈入天线,其包括基板10、第一辐射金属部20与第二辐射金属部30,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金属部20呈U形, 所述第二辐射金属部30呈迂回弯折状。所述基板10具有一接地部11;所述第一辐射金属部20一体成型于所述基板10上,且所述第一辐射金属部20上设有第一馈入点21,所述第一馈入点21电性连接至接地部11;所述第二辐射金属部30一体成型于所述基板10上且与第一辐射金属20部间隔而设,且所述第二辐射金属部30上设有第二馈入点31,所述第二馈入点31电性连接至接地部1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金属部20与所述第二辐射金属部30的频率为GPS、WIFI、BT、wimax、3.5G band 1、3.5G band 2、3.5G band 7之一。
本实用新型第一辐射金属部20与第二辐射金属部30一体成型于所述基板10上,可有效改善空间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00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抗转换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示功特性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