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头戴式眼控显示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4114.6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3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A61B3/14;A61B3/113;A61B5/0476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互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4 | 代理人: | 鲍子玉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戴式眼控 显示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眼控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视线追踪技术很快发展,申请号为20038010369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用于检测和跟踪眼睛及其注视方向的方法和装置,申请号为20092017587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瞳孔角膜反射方法的视线追踪装置,但是目前将视线追踪技术、脑电波采集技术、便携显示器与计算机或手机集成为一体,通过人眼的注视点或对脑电波的追踪来完成人眼的动作与计算机的交互操作,实现用眼或用脑代替用手对数字终端的操作,真正解放双手,这样的装置还很少,便携视线追踪交互装置还未普及大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巧、便携、能通过人眼的注视点及脑电波的采集反馈对数字终端进行操作的头戴式眼控显示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头戴式眼控显示终端,其包括:眼镜状支架以及置于所述头戴式支架上的微型眼动追踪装置以及微型图像显示装置。
还包括至于所述头戴式支架上的脑电波采集装置。
所述微型眼动追踪装置包括红外眼摄像机以及信号处理芯片,还可包括红外点光源。
所述微型眼动追踪装置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
所述微型图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与光学透镜组。
所述头戴式眼控显示终端还包括置于所述头戴式支架上与两耳相对应位置的耳机,置于所述耳机上的扬声器,以及与所述耳机连接的麦克风。
所述脑电波采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输入模块、信号放大法模块、滤波电路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电极贴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头戴式眼控显示终端,其有益效果是:
将微型的视线追踪装置、脑电波采集装置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安装于一个便携式的头戴式支架上,通过人眼的注视点或者通过对脑电波的采集及解析来完成人眼的动作与计算机的交互操作,实现用眼看、用语音或用大脑代替用手对数字终端的操作,彻底解放了双手,提高了操作效率。另外,采用了头戴式的支架,体积小、携带方便,可随身携带使用,跟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相比,更具有私密性,减少了信息的泄漏。
附图说明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眼控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眼控显示终端,其包括:头戴式支架3以及置于所述头戴式支架3上的微型眼动追踪装置1、脑电波采集装置5以及微型图像显示装置2。所述微型眼动追踪装置1以及图像显示装置2分别置于所述头戴式支架靠近人眼的一侧。所述微型眼动追踪装置1包括红外眼摄像机以及信号处理芯片,还可包括红外点光源。所述微型眼动追踪装置1及图像显示装置2数量可为一个或者两个。所述微型图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与光学透镜组;还包括置于所述头戴式支架3上与两耳相对应位置的耳机4,置于所述耳机上的扬声器,以及与所述耳机连接的麦克风。所述脑电波采集装置5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输入模块、信号放大模块、滤波电路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电极贴片。
所述头戴式眼控显示终端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4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