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5969.8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8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训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朱水平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式流道 转接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反应釜内置的可旋转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同时位于反应釜的外部,以便对换热管内的液体进行更换。但为了配合该延伸到反应釜外的进口和出口能同时绕反应釜中心转动,在反应釜的顶部需要开设环形的滑槽以配合上述进口和开口转动,势必使得反应釜顶部的结构更为复杂,需要密封的部分也更多。并且,随着换热管数量的增加,该结构将会更为复杂,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反应釜中可旋转换热管的数量,影响反应釜的反应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旋转式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必须同时转动,导致整个反应釜顶部的密封结构较为复杂,且容易造成多管碰撞的缺陷,提供一种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转盘和一位于该转盘上方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该转盘连接以驱动该转盘在水平面中转动;该转盘的下方固接至少一根管道;该转盘和驱动装置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独立的储液腔室,该至少一个储液腔室均与一液管连通;该转盘上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将该至少一根管道与所述储液腔室连通的流道。
其中,该转盘和驱动装置之间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储液腔室;该转盘上设有两条所述流道,两条所述流道分别将该管道的进口和出口与所述储液腔室中的一个连通。
其中,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括一环形的侧壁,该侧壁位于该转盘和该驱动装置之间;在该侧壁中设有一与该转盘联动的隔板,在该隔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一个所述储液腔室;该隔板连接一管子,该管子将位于该隔板上方的所述储液腔室与该转盘上的一条所述流道连通。
其中,所述流道沿竖直方向延伸,贯穿该转盘的上表面和该转盘的下表面。
其中,该驱动装置为一马达,该马达的输出轴穿过该储液腔室后与该转盘固接。
其中,该侧壁的上端面与该马达的机身之间设有一密封圈;该侧壁的下端面与该转盘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另一密封圈。
其中,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含两根液管,两根所述液管分别与两个所述储液腔室连通。
其中,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括两个上下叠置的、环设在该转盘外围的储液槽,该储液槽为所述储液腔室;两个所述流道均贯穿该转盘的侧壁和该转盘的下表面,两个所述流道分别将该管道的进口和出口与该储液槽中的一个连通。
其中,该至少一条流道上位于该转盘侧面的开口与该储液槽的大小适配。
其中,该转盘与该储液槽之间设有一密封圈。
其中,两个所述储液槽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其特点在于,该反应釜包括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该转盘与该反应釜的顶部转动连接,并与该反应釜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机构;所述管道为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将管道的两个开口与转盘的流道连通,利用流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同时由转盘上的流道替代管道上原本需要延伸至液体腔室外部的输液口(进口)和抽液口(出口),巧妙地将液体引入/引出管道。一个相对静止的液管转接可旋转的一根或者多根管道,当管道根据需要进行旋转时,管道的输液口和抽液口可与液体源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该结构不会造成随着管道数量的增加而使得反应釜外部多个进口或出口并存的现象,简化了整个反应釜顶部的结构,避免了管道旋转造成的进口和/或出口碰撞或者撞击反应釜周边部件和线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应用于反应釜1中,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括了一个作为旋转驱动装置的马达2,在马达2的下方设有一转盘4,该转盘4与马达2向下延伸的输出轴21固接,并且转盘4与马达2的机身保持一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训,未经王志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59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室用改性淀粉真空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臂突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