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砂抽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8897.4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8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宝世达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02;F04B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砂抽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许多油田的含油地质结构比较疏松,井液中含砂较多,采用常规泵抽油经常发生砂卡、砂磨和腐蚀,使抽油泵过早失效,造成油井停产,作业频繁,原油的生产成本提高。而且现有的杆式抽油泵与底座之间,容易造成砂埋,检泵提杆时,容易被砂卡住提不出来,给检泵人员增加了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有效防砂卡、防砂埋、防砂磨和防腐蚀,从而能延长使用寿命的防砂抽油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防砂抽油泵,包括沉砂外筒、长柱塞、短泵筒、加长内筒、流道体、下接头、进油阀和出油阀,所述沉砂外筒与下接头连接,所述长柱塞与短泵筒密封配合,所述长柱塞与短泵筒之间的密封间隙处设有挡砂装置,所述长柱塞与出油阀连接,所述加长内筒位于沉砂外筒内一端与短泵筒连接,另一端与进油阀连接,所述沉砂外筒上设有与加长内筒连通的流道体,所述加长内筒与所述沉砂外筒之间设有设有沉砂通道。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阻止砂粒进入柱塞与泵筒之间的密封间隙,从而杜绝了砂卡,减轻了泵筒与柱塞的磨损,使表面强化层不易被破坏,而且避免了砂埋抽油杆。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防砂抽油泵,包括沉砂外筒1、长柱塞2、短泵筒3、加长内筒4、流道体5、下接头6、进油阀7和出油阀8,所述沉砂外筒1与下接头6连接,所述长柱塞2与短泵筒3密封配合,所述长柱塞2与短泵筒3之间的密封间隙处设有挡砂装置10,所述长柱塞2与出油阀8连接,所述加长内筒4位于沉砂外筒1内一端与短泵筒3连接,另一端与进油阀7连接,所述沉砂外筒1上设有与加长内筒4连通的流道体5,所述加长内筒4与所述沉砂外筒1之间设有设有沉砂通道9。其中,挡砂装置10为挡砂圈。
其防砂卡的工作原理是借助挡砂圈及漏失液的共同作用,阻止砂粒进入柱塞与泵筒之间的密封间隙,从而杜绝了砂卡,减轻了泵筒与柱塞的磨损,使表面强化层不易被破坏。由于磨损减轻,柱塞及泵筒的表面强化层不易被破坏,保证基体不会直接与腐蚀介质接触,故采用同样的表面处理工艺,其腐蚀性能要优于常规泵。
使用时,由于油液从流道体被抽油泵抽走,而当油井停抽时,下沉的砂粒沿沉砂通道经下接头沉入泵下尾管,不会在泵上聚积,从而避免了砂埋抽油杆。
由于该泵上出油阀始终暴露在泵筒之外,故出油阻力较常规泵小,下行时无阻卡,下部杆柱不易弯曲,使杆管偏磨现象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防止砂粒进入泵筒与柱塞之间的密封间隙,因此具有防砂卡、防砂埋、防砂磨、防腐蚀、寿命长等特点,能大大地延长油井免修期。在不砂埋油层的情况下,可实现携砂生产,其使用寿命比常规泵长3-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宝世达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宝世达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88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铅笔形手电
- 下一篇:分体式多层空气滤清器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