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电源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2003.0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4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峰;李炭;李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180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用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目前车载的220V车用电源插座的基本形式与家用插座相仿。图1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车用电源插座的结构示意图。该车用电源插座100提供了三个插孔,三个插孔呈“品”字形布置。该车用电源插座100提供了双插脚和三插脚两种电源插座。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孔102和第二孔104构成竖直方向上的双插脚电源插座。第一孔102、第二孔104和第三孔106共同构成了水平方向上的三插脚电源插座。为了适应不都尺寸或者不同制式的插头。如在家用插座上所运用的,第一孔102、第二孔104和第三孔106的孔的形状都做了适当的扩充,每一个孔均具有足够的空间与形状来容纳不同制式的插头。
对于车用电源插座来说,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由于汽车内部空间有限,或者由于造型、人机工程等方面的原因,车用电源插座的位置都较为隐蔽。如此设计带来的问题就是插座周围的空间狭小。于是,虽然插座本身对于各种插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但是由于插座周围空间的问题,依旧使得一部分电器设备的插头无法插入到车用电源插座中。
例如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该车用电源插座100在水平方向上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但是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就比较狭小。如果电气设备使用的是体积较大的双插脚插头,很有可能因为体积问题而无法插入到该车用电源插座中。
虽然在现有技术中插座的布置方向可能不同于图1,比如把双插脚插座布置在水平方向而把三插脚插座布置在竖直方向上,但由于车内空间的限制,总是会有在一个或者两个方向上存在空间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车用电源插座,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车内空间,增加对于各种插头的兼容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车用电源插座,包括:
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对称布置,第一孔与第二孔构成第一双插脚插座;
第三孔,第三孔与第一孔以及第二孔呈“品”字形布置,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共同构成三插脚插座;
第四孔,布置在第一孔或者第二孔的侧方,第四孔与第一孔,或者第四孔与第二孔构成第二双插脚插座,第二双插脚插座与第一双插脚插座具有不同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孔与第二孔在竖直方向纵向排列,构成竖直方向的第一双插脚插座;第三孔位于第一孔和第二孔的侧方,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共同构成水平方向的三插脚插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孔位于第一孔的侧方,第四孔与第一孔构成水平方向的第二双插脚插座。第四孔呈长条形;第一孔靠近第四孔的侧边为竖直侧边,该竖直侧边的高度与第四孔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孔位于第二孔的侧方,第四孔与第二孔构成水平方向的第二双插脚插座。第四孔呈长条形;第二孔靠近第四孔的侧边为竖直侧边,该竖直侧边的高度与第四孔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用电源插座是220V电源插座,布置于车辆中央通道副仪表盘下方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源插座提供了多种不同方向的电源插座,利用电源插座的数量来弥补车内空间的局限性,增加了电源插座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车用电源插座的结构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车用电源插座的结构图。
图3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车用电源插座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源插座的基本结构如下,包括: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
第一孔和第二孔对称布置,第一孔与第二孔构成第一双插脚插座;
第三孔与第一孔以及第二孔呈“品”字形布置,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共同构成三插脚插座;
第四孔布置在第一孔或者第二孔的侧方,第四孔与第一孔,或者第四孔与第二孔构成第二双插脚插座,第二双插脚插座与第一双插脚插座具有不同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2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