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焚烧炉自动给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6101.2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4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沈逍江;彭瑶;李德山;李品之;沃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舟山市纳海固体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5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焚烧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焚烧炉的给料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危险废物回转式焚烧炉的给料系统。
背景技术
危险废物又称有害废物,是一种具有物理、化学或生物危害特性的废物,需要特殊的管理与处置过程,以免引起健康危害或产生其他有害环境的作用。
石油、化工、轻工、电子等行业产生出大量的废油漆、涂料、农药、溶剂、电池、油泥等均属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如果处置或处理不当,除了造成燃烧、爆炸、腐蚀以外,其有害成分经升华、风化、飞扬进入大气,经地表径流带入水体,经雨雪淋融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从而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造成持续长久的严重后果。
目前焚烧炉所采用的给料方案不完善,较多的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投料,既不能实现连续给料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等缺点;又因给料无法计量造成焚烧温度波动大,容易影响后续设备的处理效率,普遍存在着情况是处理不彻底、排放超标等现象。虽然也有些采用较好的给料系统,但由于系统设置太复杂,一次性投入大,且使用与维护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焚烧炉的给料方案不完善,连续操作及自动化程度低,致使后续焚烧系统不稳定,处理效率低且排放容易超标,还容易危及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现状,提供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连续给料系统,可针对固体废物、半固体废物及液体废物进行自动连续给料,保证焚烧炉的连续运行,提高了设备的废物处理效率,大大降低了工人操作强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焚烧炉自动给料系统,包括回转窑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回转窑焚烧炉的前级设有下料斗和带称重装置的称重料斗,称重料斗前级分别设有喂料机和斗式提升机,回转窑焚烧炉前端入口处设有废液喷枪,斗式提升机、喂料机、称重料斗及废液喷枪均与系统自动控制器相连接。通过系统自动控制器可将固体废物经喂料机自动喂料到称重料斗中,将固体废物、半固体废物、液体废物等特殊废物通过斗式提升机后再自动给料到称重料斗中,二种废物可以单独自动给料到称重料斗中去,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二种废物同时给料到称重料斗中去,经称重料斗再给料到回转窑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处理;同样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从废液喷枪处将液体废物自动给料到回转窑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处理,废液喷枪可将废液直接喷入回转窑焚烧炉,并由电动阀门控制供给量。固态、液态或半固态的废物一种或几种可经本实用新型的给料系统自动给料到回转窑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处理,给入量可根据焚烧系统温度进行设定,不仅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及处理效率及处理质量,也提高了操作安全性,更大程度上保障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转窑焚烧炉系统前方设有助燃燃烧器。由于大多数废弃物不具有足够的热值,不能够自身维持燃烧,通过配置一个助燃燃烧器另外加入辅助性燃料维持燃烧以便得到更高的焚烧处理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喂料机前级设有抓斗吊车,抓斗吊车前级设有料坑。固体废物由翻箱机倒入料坑,然后由抓斗吊车抓起投入喂料机,进一步提高自动给料的程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喂料机下部设有给料装置。通过喂料机下部控制的给料动作,将固体废物送入称重料斗中以进一步自动给料到回转窑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称重料斗上设有控制称重料斗阀门开关的控制件。可有效的控制称重料斗底部的阀门开关状态,以达到自动给料到回转窑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称重料斗的称重装置包括重量传感器和料斗秤。重量传感器感应称重料斗中废物的重量,将感应到的重量信息传递到系统自动控制器,以进一步回馈控制称重料斗阀门的开关状态。
作为优选,称重料斗下端与下料斗之间悬空布置,物料经称重料斗定量后,进入下料斗。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料斗中部设有防止回火的插板阀,底部设有下活塞;插板阀打开后,物料进入下料斗底部。下活塞向前推进,每次将一定量的物料推入回转窑焚烧炉进行焚烧,同时下活塞还具备密封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给料系统在插板阀完全关闭后,给料系统在插板阀完全关闭后,方能控制下活塞打开,进行给料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活塞的活塞头上设有剪切刀片。刀片可对废物料进行切割,并具有密封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舟山市纳海固体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未经舟山市纳海固体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6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