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施用菌根真菌控制蚕豆枯萎病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95874.7 申请日: 2012-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3202154A 公开(公告)日: 2013-07-17
发明(设计)人: 董艳;董坤;郑毅;汤利;胡国彬;肖靖秀;赵平;杨智仙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B7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201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施用 菌根 真菌 控制 蚕豆 枯萎病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施用菌根真菌控制蚕豆枯萎病的方法,具体地说是通过向长年连作发生土传枯萎病的蚕豆根际施用菌根真菌菌剂来控制蚕豆枯萎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蚕豆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作物,因具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等特点,且适应性广而具有较高的固氮量,在世界范围内种植的国家超过70个,种植面积高达260万公顷。中国的蚕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蚕豆种植面积达105万公顷,占世界种植面积的59%,总产占世界蚕豆总产的61%。中国蚕豆种植情况和生产水平影响和决定世界的蚕豆生产。

蚕豆是典型的忌连作作物,近年来随着蚕豆生产的不断发展,加之种植习惯和环境条件等原因,主产区的连作障碍现象非常普遍且日益严重,连作土传病害已成为制约我国蚕豆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中枯萎病是蚕豆连作障碍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德国、埃及、日本、英国等均有报道,在我国蚕豆主产区发病非常严重。蚕豆枯萎病在蚕豆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造成根系腐烂、茎基部坏死直至植株萎蔫死亡,一般田块枯死率30%,重病田块发病率高达90%,是制约蚕豆生产的最严重病害。尽管引起连作土传病害的原因较多,但主要原因来自土壤,如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导致养分亏缺,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多样性失调,最终导致土壤中病原菌激增而引发土传病害。目前蚕豆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如选育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如抗枯萎病的蚕豆品种较少,化学防治农药剂型单一,污染环境、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及农药残留等。

菌根是土壤中一类真菌与植物根系所建立的互惠共生体,将与作物根际形成菌根的真菌叫作菌根真菌。80%以上的菌根是丛枝菌根(AM菌根),是分布最广泛,作用最大的菌根,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5-50%,可能是土壤中生物量最大的一类真菌。AM真菌与宿主植物形成菌根后,能改善植物的养分状况和水分代谢,保护植物免受土传病原菌侵害,菌根分泌物显著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数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改善植物健康状况,增强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在保持土壤与植物健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接种菌根真菌防治连作土传病害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作用机制是土壤中AM真菌群体对作物体内相关防御酶体系的激活,改变作物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多样性,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最终减轻连作土传病害的发生,改善作物生长。采用菌根真菌接种技术控制土传病害措施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明人从基础研究出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277)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CD059)的资助下,发现采用菌根真菌接种能较好的控制连作土传蚕豆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

发明内容

针对蚕豆连作而导致枯萎病严重发生而目前生产中无有效防治措施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蚕豆枯萎病的菌根真菌施用方法,以达到有效控制蚕豆枯萎病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蚕豆枯萎病的菌根真菌施用方法,将能侵染蚕豆根系的菌根真菌施用到蚕豆根际,可充分发挥菌根真菌根际微生物-根系病原菌的互作而改善连作蚕豆的根际微生态环境,抑制镰刀菌的生长及侵染,并提高蚕豆自身的抗性,从而减轻蚕豆枯萎病的发生。

一种控制蚕豆枯萎病的菌根真菌施用方法:菌根真菌菌剂的施用时间:于蚕豆播种时同时施用AM真菌;菌根真菌菌剂的施用方法:AM菌剂施用于土壤5cm深处,施用量为17g AM菌剂/株蚕豆;菌根真菌菌剂的种类: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菌种编号:BGCGZ01A),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菌种编号:BGCG03C)。

病害调查时间:于蚕豆播种70天后进行蚕豆枯萎病调查,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评价AM真菌菌剂的控病效果。

蚕豆枯萎病分级方法:田间发病程度分为5级。

“0级”:茎基部及根无病斑,表观无症状;

“1级”:茎基部或根的局部(除主根外)稍显病斑或稍变色;

“2级”:茎基部或主侧根有病斑,但不连片;

“3级”:1/3-1/2的茎基部或根部出现病斑、变色或腐烂,侧根明显减少;

“4级”:茎基部被病斑环绕或根系大部分变色腐烂;

“5级”:植株枯萎死亡。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株总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应级值)/(最高级值×调查总株数)×1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58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