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墨头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2176.1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关雅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14 | 分类号: | B41J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极被派瑞林(パリレン)膜覆盖后的喷墨头。
背景技术
多个从喷嘴喷吐油墨的喷墨头具有多个供给油墨的槽,并从各槽底面跨侧面地形成有电极。当电极浸渍在油墨中时,有时会由于油墨的特性而导致电极溶解断路。因此,为保护电极不受油墨影响,现有的喷墨头中采用派瑞林膜覆盖电极(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2004-74469号公报)。
与使用各种氧化物或氮化物的无机膜相比,派瑞林膜产生针孔(pinhole)的概率低。因此,即使使用具有水溶性或导电性的各种各样的油墨时,也能够确保油墨与电极之间的电绝缘性。
不能否认以聚对二甲苯(polyparaxylene)为主成分的派瑞林膜如果接触氧气则绝缘特性劣化。因此,例如在电极上沉积派瑞林膜的过程中,如果派瑞林膜暴露在大气中的氧气中,则难以长期维持派瑞林膜原来的绝缘性能。
因此,导致电极保护不充分,且降低喷墨头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方式,喷墨头具备:供给油墨的压力室;以及电极,设于上述压力室、施加使上述压力室变形以对上述油墨加压的驱动电压。上述电极上设置有派瑞林膜以及阻挡膜。上述派瑞林膜在上述压力室内覆盖上述电极。上述阻挡膜被构成为沉积在上述派瑞林膜上并将上述派瑞林膜与氧隔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F3-F3线的喷墨头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F4-F4线的喷墨头的剖视图。
图5是将图4中的F5处放大显示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阻挡膜的紫外线吸收光谱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3公开有例如搭载在打印机滑动架上使用的按需式喷墨头1。喷墨头1包括油墨槽2、基板3、隔离物4以及喷嘴板5。
油墨槽2通过油墨供给管6以及油墨回流管7与墨盒连接。
基板3是具有细长安装面3a的矩形形状,以堵塞油墨槽2开口端的方式叠放在油墨槽2上。作为基板3可以采用例如氧化铝(Al2O3)、氮化硅(Si3N4)、碳化硅(SiC)、氮化铝(AlN)以及锆钛酸铅(PZT:Pb(Zr,Ti)O3)等。
如图2及图3所示,基板3上设置有多个油墨供给口8以及多个油墨排出口9。油墨供给口8以及油墨排出口9在基板3的安装面3a上开口。油墨供给口8在沿着基板3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在基板3的长度方向上存在间隔的方式排成一列。油墨排出口9在沿着基板3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以在基板3的长度方向上存在间隔的方式排成一列。
隔离物4是方形框状。隔离物4粘结在基板3的安装面3a之上,将油墨供给口8以及油墨排出口9围起。
喷嘴板5由例如厚度为50μm的聚酰亚胺膜构成。喷嘴板5以与基板3的安装面3a相对的方式粘结在隔离物4之上。
如图3所示,基板3、隔离物4以及喷嘴板5彼此协作构成油墨流通室11。油墨流通室11通过油墨供给口8以及油墨排出口9与油墨槽2连通。油墨供给口8从油墨槽2向油墨流通室11供给油墨。供给到油墨流通室11的过剩的油墨从油墨排出口9返回油墨槽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喷嘴板5上形成有一对喷嘴列12a、12b。喷嘴列12a、12b以沿着喷嘴板5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在喷嘴板5的宽度方向上间隔着相互平行设置。
喷嘴列12a、12b各自具有多个喷嘴13。喷嘴13是贯通喷嘴板5厚度方向的微米单位的微小的孔。喷嘴13以在油墨流通室11上开口的方式彼此存在间隔地排列,同时与应当印字的记录介质相对。
如图4所示,喷嘴13形成例如向着油墨流通室11口径逐渐增大的圆锥状。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嘴13,例如当油墨喷吐量为3pL时,开口在油墨流通室11上的上游端的口径为40μm,开口在与油墨流通室11相反侧上的喷吐端的口径为20μm。喷嘴13的尺时根据油墨喷吐量而设定为规定值。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一对致动器15a、15b被收纳在油墨流通室11中。其中一个致动器15a以位于一个喷嘴列12a的正下方的方式粘结在基板3的安装面3a之上。另一个致动器15b以位于另一个喷嘴列12b的正下方的方式粘结在基板3的安装面3a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2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矿山平巷掘进掏槽爆破效果的方法
- 下一篇:双电源延时自动切换启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