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脱硝一体化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5718.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4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潘凡峰;刘忠安;汪雍;陈墨庆;崔长春;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煤化工设计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3/56;B01D4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 31252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湿法 脱硫 一体化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SO2和NOx均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酸雨、酸雾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NOx还参与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是一种温室气体。随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继实施,国家对SO2和NOx排放的要求趋于严格。
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可分为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和联合脱硫脱硝技术。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是指用一种反应剂在一个过程内将烟气中的SO2和NOx同时脱除的技术。如专利200610012525.2提及的液相烟气脱硫脱硝净化方法、电子束法脱硫脱硝技术、脉冲电子晕脱硫脱硝技术以及臭氧脱硫脱硝技术,但该类技术由于成本太高故在工业装置上没有获得推广。
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是指单独脱硫和单独脱硝通过整合后而形成的一体化技术,如活性炭∕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工艺、B&W公司开发的SNRB脱硫脱硝技术、海尔德-托普索公司开发的SNOX工艺。但活性炭∕活性焦法脱硫容量低;SNRB技术脱硫技术较高时才能达到80%,烟气SO2含量较高时达不到排放要求;SNOX工艺的能耗大、投资费用高。这些技术自身的缺点限制了其工业应用的普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能够稳定、高效、低成本且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主要设备包括换热器、脱除塔、脱硝剂循环泵、脱硫剂循环泵和水循环泵,所述脱除塔底部和水循环泵之间、脱除塔中段和脱硫剂循环泵之间、脱除塔上段和脱硝剂循环泵之间分别形成自循环系统;该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烟气经换热器引入到脱除塔内;
(2)在脱除塔底部通过水喷雾除尘降温;
(3)在脱除塔中段采用脱硫剂逆流接触进行脱硫;
(4)在脱除塔上段采用脱硝剂逆流接触进行脱硝;
(5)在塔内经捕雾器净化后的烟气经换热器与烟气进行换热升温至露点以上时排入烟囱放空。
所述步骤(1)中烟气采用引风机增压输送,经换热器换热降温至70-95℃后进入脱除塔,且在换热器与脱除塔相连的管道上还设有补氧管路,可根据需要补充空气、氧气、臭氧或气/汽态氧化剂。
所述步骤(2)中烟气进入脱除塔底部并经水喷雾除尘降温至30-65℃,所述水喷雾为工业水,当水洗段出现温度超标时,打开工业水进水阀补水降温并用循环水泵排出等量的废液。
所述步骤(3)中烟气经除尘降温之后进入脱除塔中段与脱硫剂逆流接触,脱硫过程采用填料塔或者空塔喷淋。
所述脱硫剂在脱除塔中段、脱硫剂循环泵组成的自循环系统内循环,直至达到工艺设定值后将脱硫剂引出自循环系统外。
所述步骤(4)中烟气脱硫之后进入脱除塔上段与脱硝剂逆流接触,脱硝过程采用填料塔、板式塔或者空塔喷雾。
所述脱硝剂在脱除塔上段、脱硝剂循环泵组成的系统内循环直至达到工艺设定值后将脱硝液引出系统外。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与传统的烟气脱硫、脱硝过程相比,本发明的脱硫脱硝工艺流程更简单,将降温、除尘、脱硫、脱硝集成在一座塔内,减少了占地面积和设备数量,节省投资和运维费用。烟道气从塔底进入,并在塔底部换热降温和洗涤粉尘,然后进入塔中段,与脱硫液逆流接触进行脱硫,最后进入塔上段,与脱硝液逆流接触进行脱硝,脱硝后的净烟气与原烟气换热后放空。
本发明使烟气在塔中段脱硫的的同时亦能脱除部分NOx,然后再行脱硝以达到脱除NOx的目的,至烟气排放完全达标。合理地利用了脱硫技术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又通过两次脱硝实现减少NOx排放,达到并高于国家对污染物的排放要求。
本发明脱除塔操作温度为38~98℃,操作范围更宽;全塔阻力只有2.0kPa,更节能;脱硫效率稳定值在95%以上,脱硝效率稳定值在80%以上,净化后的烟气SO2含量≤100mg/Nm3,NOx含量≤100mg/Nm3,完全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规范中对SO2和NOx的排放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煤化工设计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新煤化工设计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5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箱手柄测试工装
- 下一篇:一种获取加速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