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管器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3631.3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8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朱介人 |
地址: | 22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管器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向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管器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穿管器通常为一种刚性线材,作为电气工程电线电缆敷设的穿管布线工具,在建筑布线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穿管器由于其弯曲半径小于所穿管道的弯曲半径,在外力作用下,在管道内自行穿越,但由于传统的穿管器刚性较强,在转弯和接头部位经常被卡,所以在穿管布线规范中有以下要求:
一、管子没有弯时的长度不超过30米;
二、管子有1个弯(90度~120度)时的长度不超过20米;
三、管子有2个弯(90度~120度)时的长度不超过15米;
四、管子有3个弯(90度~120度)时的长度不超过8米;
五、如长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加设拉线盒、箱或加大管径。
综上所述,传统穿管布线规范,对现有的电气工程电线电缆敷设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管器导向装置,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的穿管器,在电气工程电线电缆敷设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穿管器刚性较强,在转弯和接头部位经常被卡的问题,从而导致电线电缆敷设长度会受到布线规范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穿管器导向装置,包括穿管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管器本体(1)一端设置有导向装置(2),所述导向装置(2)包括导向球(21)、穿管器连接球(22)、弹性部件(23),弹性部件(23)一端与导向球(21)固定连接,相对端通过导向球旋转底座(24)与穿管器连接球(22)转动连接,导向球旋转底座(24)通过转轴(25)与穿管器连接球(22)连接,穿管器连接球(22)下端竖直径向设置有穿管器连接孔(26)。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穿管器连接球(22)两侧端水平径向设置有定位螺栓孔(27),定位螺栓孔(27)内设置有定位夹紧螺栓(28)。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导向球(21)与弹性部件(23)形成的中心轴线与穿管器连接球(22)竖直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45度;所述弹性部件(23)为弹簧,或为橡胶棒。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转轴(25)上端通过定位蝴蝶环、垫片与导向球旋转底座(24)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点,本发明在传统穿管器的基础上在穿管器一端设置导向装置,利用导向装置弹性部件的变形和弯曲改变穿管器前进的方向,克服管道的弯曲和变形给予穿管器带来的阻力,大大提高了穿管器穿管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穿管器本体1,所述穿管器本体1一端设置有导向装置2,所述导向装置2包括导向球21、穿管器连接球22、弹性部件23,弹性部件23一端与导向球21固定连接,相对端通过导向球旋转底座24与穿管器连接球22转动连接,导向球旋转底座24通过转轴25与穿管器连接球22连接,穿管器连接球22下端竖直径向设置有穿管器连接孔26,所述穿管器连接球22两侧端水平径向设置有定位螺栓孔27,定位螺栓孔27内设置有定位夹紧螺栓28,所述导向球21与弹性部件23形成的中心轴线与穿管器连接球22竖直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45度,所述弹性部件23为弹簧,或为橡胶棒,所述转轴25上端通过定位蝴蝶环29、垫片与导向球旋转底座24连接。
结合图1、2简述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穿管器1与穿管器连接球22下端竖直径向设置有穿管器连接孔26固定后,由于导向球21与弹性部件23形成的中心轴线与穿管器连接球22竖直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45度,导向球21和管壁的碰撞而受到反作用力,在弹力作用下,导向球21不断摇摆或旋转离开管壁,从而完成导向工作,尤其在弯管部分,通过弹性部件23的两端受到在方向上有一定角度的力,使弹性部件23弯曲和变形,改变力的方向,从而引导穿管器向弯曲方向前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淮安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36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