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记本盖自动开启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71867.3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2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洪建宏;杨敏;王信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 自动 开启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开启系统及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笔记本盖自动开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笔记本电脑由于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不管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商务活动中,它都深受人们的亲睐。但是,每个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都是作为笔记本盖合起来的,每次开机时还得先把笔记本盖打开,有时候开启笔记本盖时还得慢慢调节屏幕角度,这样使用起来就显得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笔记本盖自动开启系统及方法,能够在笔记本电脑开机时自动打开笔记本盖,并自动调节显示屏幕的屏幕角度至使用者平常最适合的角度,从而避免使用者在开启笔记本电脑之前手动打开笔记本盖并调节显示屏幕的屏幕角度的麻烦。
所述的笔记本盖自动开启系统安装并运行于笔记本电脑中,该笔记本电脑包括笔记本底座、笔记本盖和显示屏幕。所述的笔记本电脑还包括重力感测器、信号接收器和启动器。所述的笔记本盖自动开启系统包括:角度设置模块,用于设置一个显示屏幕与笔记本底座之间的屏幕角度,并将该屏幕角度存储在重力感测器的寄存器中;笔记本盖开启模块,用于通过信号接收器接收遥控器发送的开机信号,利用该开机信号驱动启动器带动笔记本底座与笔记本盖之间的转轴进行转动来打开笔记本盖,以及通过重力感测器感测显示屏幕与笔记本底座之间的夹角;屏幕定位模块,用于判断显示屏幕与笔记本底座之间的夹角是否达到屏幕角度,当显示屏幕与笔记本底座之间的夹角达到屏幕角度时,将显示屏幕与笔记本底座之间的夹角作为笔记本电脑开机时的开机角度。
所述的笔记本盖自动开启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该笔记本电脑包括笔记本底座、笔记本盖和显示屏幕。所述的笔记本电脑还包括重力感测器、信号接收器和启动器。该方法包括步骤:设置一个显示屏幕与笔记本底座之间的屏幕角度,并将该屏幕角度存储在重力感测器的寄存器中;通过信号接收器接收遥控器发送的开机信号;利用该开机信号驱动启动器带动笔记本底座与笔记本盖之间的转轴进行转动来打开笔记本盖;通过重力感测器感测显示屏幕与笔记本底座之间的夹角;判断显示屏幕与笔记本底座之间的夹角是否达到屏幕角度;当显示屏幕与笔记本底座之间的夹角达到屏幕角度时,将显示屏幕与笔记本底座之间的夹角作为笔记本电脑开机时的开机角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笔记本盖自动开启系统及方法,能够在笔记本电脑开机时自动打开笔记本盖,并自动调节显示屏幕的屏幕角度至使用者平常最适合的角度,从而避免使用者在开启笔记本电脑之前手动打开笔记本盖并调节显示屏幕的屏幕角度的麻烦,并且使用者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几个自己平常最适合的屏幕角度,以此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最为舒适的屏幕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笔记本盖自动开启系统较佳实施例的内部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笔记本电脑较佳实施例的外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笔记本盖自动开启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笔记本电脑 1
笔记本盖自动开启系统 10
角度设置模块 101
笔记本盖开启模块 102
屏幕定位模块 103
笔记本开机模块 104
存储设备 11
重力感测器 121
信号接收器 122
启动器 123
转轴 124
笔记本底座 100
笔记本盖 110
显示屏幕 12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笔记本盖自动开启系统10较佳实施例的内部架构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笔记本盖自动开启系统10安装并运行于笔记本电脑1中,该笔记本电脑1还包括,但不仅限于,存储设备11、处理器12、重力感测器(G-sensor)121、信号接收器122以及启动器123。以下结合图2来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18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