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4551.1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8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杜锡林;谢贻;陈磊;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8/00 | 分类号: | B21B2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陈泽斌 |
地址: | 61801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轧辊表面残留物进行清除的清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冷轧生产线上尤其是有色金属轧制生产线上,现有的清辊装置多采用液压缸或气缸驱动的辊式清辊、刮板式清辊。现有辊式清辊装置:其在轧机入口和出口分别安装在上下工作辊轴承座上;刷辊由电机通过万向接轴传动,通过液压马达轴向串动,由液压缸驱动压靠在工作辊上,刷辊采用钢丝刷或尼龙刷,来实现工作辊面清辊。现有刮板式清辊装置:其在轧机入口和出口分别安装在上下工作辊轴承座上;由液压缸驱动刮板压靠在工作辊上,刮板采用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来实现工作辊面清辊。虽然通过液压缸和气缸控制的清辊装置应用于节奏较快轧制机组有一定优势,但对小型且轧制节奏较慢的冷轧机而言,在满足设备功能前提下,更注重设备结构简单、重量轻、易操作、易维护。而这类自动清辊设备结构却相对非常复杂、设备重量增大、拆装和维护都很繁琐,同时也会因电气、液压单元的参与而导致故障率上升、不易操作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辊装置,其结构简单且性能稳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清辊装置,包括旋转支座、连接支座、旋转机构、移动块与清辊进给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一端连接在旋转支座上,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件与连接支座连接,移动块设置在旋转机构上并可在旋转支座与连接支座之间做来回横向移动,清辊进给机构连接在移动块上且清辊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移动块的运动方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导向杆、第一手轮、第一丝杆、连接块,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旋转支座上,另一端顺序穿过移动块、连接块后与第一手轮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通过衬套穿套在连接块上,连接支座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件连接所述连接块;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旋转支座与连接块之间,且导向杆的轴线平行于第一丝杆的轴线,所述导向杆活动穿套在移动块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块与第一丝杆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为横移螺母,该横移螺母固定连接在移动块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件为销钉。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清辊进给机构包括清辊块、进给导向杆、第二丝杆、第二手轮、支撑块与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连接在移动块上;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位于清辊块与连接滑块之间,另一端顺序穿过连接滑块、支撑块后与第二手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滑块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通过衬套穿套在支撑块上;所述进给导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清辊块与支撑块之间,进给导向杆活动穿套在连接滑块上,且进给导向杆的轴线平行于第二丝杆的轴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滑块通过销轴铰接在移动块上。
进一步的是,在连接滑块与清辊块之间的第二丝杆上设置有缓冲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巧妙而紧凑、安装方便;另外其为纯机械结构,没有电气、液压单元,可保证其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同时,也便于操作维护,能大大提高使用寿命,尤其适合在轧辊的清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清辊装置位于非工作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清辊装置位于工作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旋转支座1、连接支座2、旋转机构3、移动块4、清辊进给机构5、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导向杆301、第一手轮302、第一丝杆303、连接块304、横移螺母305、清辊块501、进给导向杆502、第二丝杆503、第二手轮504、支撑块505、连接滑块506、缓冲弹簧507。图1与图2中的箭头方向为轧机轧制工作过程中的轧制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45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