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整经机的浮动辊反馈式纱线张力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4110.1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0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窦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窦其勇 |
主分类号: | B65H59/38 | 分类号: | B65H59/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300 江苏省盐城市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整经机 浮动 反馈 纱线 张力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经机,尤其是一种一次性整经机的浮动辊反馈式纱线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低档一次性整经机主要采用一个织轴电机和磁粉制动器或弹簧来控制整经的纱线张力,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其缺点是:张力控制精度低,最大张力小(不到1000N),而且内圈和外圈张力不一致;
现有的高档一次性整经机虽然也是采用双电机矢量变频技术来控制整经的纱线张力,但没有张力反馈机构,通过两电机的输出力矩关系来控制纱线张力。其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其缺点是:一是起瞬间力矩关系尚未建立,收卷电机先起动,牵引电机在得到收卷电机的力矩信号后才起动,于是在起动时形成冲击性的大张力瞬间,容易将纱线拉伤,当要求纱线张力较小时很难控制;同时引起传动零部件瞬间过载,缩短了传动零部件寿命,机器故障率高;二是辊件加工误差和传动误差等引起的张力波动,从力矩关系变化反应到电机速度的调整有一个时间过程,因这一滞后而将张力波动放大,因此张力波动大,张力控制精度低;三是要实现恒张力,当织轴直径增大时力矩关系要随之改变,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力矩关系的精确改变,通常是不变的,于是出张纱线内紧外松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使整经的纱线张力控制精度高,张力调节范围大,织轴内圈和外圈纱线张力恒定一致,卷绕密度均匀,满足恒张力的多品种整经要求的一种一次性整经机的浮动辊反馈式纱线张力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装置包括:机架,电路及气路控制系统,织轴传动机构,纱线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织轴传动机构和纱线牵机构之间,设有张力反馈机构,该机构包括:浮动辊,浮动辊臂,浮动辊支撑轴,支撑轴拉臂,连杆,同步轴拉臂,同步轴,与气路控制装置连接的浮动辊气缸,与电路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旋转电位计,电位计安装板,安装板固定轴;两只浮动辊气缸分别通过后部的安装孔,可转动地装配在机架上所设的轴柱上,两只浮动辊气缸的活塞杆端,分别绞接在两只同步轴拉臂的下端,两只同步轴拉臂的中部分别装在同步轴的两端,同步轴通过带座轴承座装在机架上;两个连杆的一端,分别绞接在两只同步轴拉臂的上端,两个连杆的另一端绞接在两个支撑轴拉臂的上端,两个支撑轴拉臂的下端分别装在两只浮动辊支撑轴的外端,两个浮动辊臂一头分别装在浮动辊支撑轴的内端,浮动辊支撑轴通过轴承座装在机架上,浮动辊的两头分别配在两只浮动辊臂的另一头上,随之摆动;
旋转电位计的轴端与一浮动辊支撑轴的一端相连接,旋转电位计装在电位计安装板上,电位计安装板通过安装板固定轴装在机架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由于本装置采用在织轴传动机构和纱线牵机构之间增加了浮动辊反馈机构,使纱线牵机构的牵引辊变频电机按照设定速度驱动牵引辊恒速转动,织轴传动机构的织轴变频电机的变频器根据浮动辊的摆动情况自动调节织轴变频电机的转速,当织轴变频电机转速偏快时浮动辊向下摆动,电路控制系统根据旋转电位计传来的电信号,通过变频器使织轴变频电机减速,反之亦然,从而实现两变频电机转速的协调一致;而纱线张力的大小通过浮动辊气缸的气压大小来调节,当气压大小一定时,虽然浮动辊摆动时气缸的活塞杆有伸缩,但是气缸的力量保持不变,因此纱线张力大小也保持不变;起动瞬间的张力波动和辊件加工误差、传动误差等引起的张力波动,通过浮动辊的摆动而自动消除,从而使得起动平稳无冲击现象,整经过程中张力恒定波动小;这样将整经速度的控制与张力的控制相对独立,从而使控制更稳定可靠,纱线张力大小调节范围大,纱线张力控制精度高,实现大范围、恒张力精密控制纱线张力;使织轴内圈和外圈纱张力恒定一致,卷绕密度均匀,满足了恒张力的多品种整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卸下图1中现有技术结构单独显示本发明结构的主视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窦其勇,未经窦其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4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形线轮
- 下一篇:传送整合装置及其传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