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帚霉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3175.4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3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毛健;荆磊;邓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B09C1/10;A62D3/02;C12R1/645;A62D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孙东风;王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霉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株短帚霉菌及其在降解多环芳烃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由于其在环境中的半衰期较长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性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环保局在20世纪80年代初把16种未带分支的PAHs确定为环境中的优先污染物,我国也将其列入环境污染的黑名单中。
微生物具有很强的分解代谢能力,微生物降解是环境中PAHs去除的最主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很多能降解PAHs的微生物,但是成功应用到土壤修复中的还很少,这主要与PAHs的性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因此,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多组分PAHs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高分子量PAHs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表明,能够同时降解多种高分子量PAHs(如四环和五环)的微生物资源还很少。因此,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多种PAHs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株短帚霉菌,其能实现对多环芳烃,特别是高分子量PAHs的有效降解。
本发明的短帚霉菌(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的编号为4Z,其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单位保藏,具体信息如下:
保藏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
保藏编号为 CGMCC No. 687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前述短帚霉菌(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4Z在降解有机芳香化合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前述短帚霉菌(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4Z在制备有机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试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芳香化合物降解试剂,它包含前述短帚霉菌(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4Z。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短帚霉菌(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4Z在修复有机芳香化合物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试剂,包含前述短帚霉菌(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4Z。
其中,前述有机芳香化合物包括多环芳烃。
更具体的讲,所述有机芳香化合物至少选自菲、芘、荧蒽和苯并[a]芘,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短帚霉菌具有较广的底物谱,对环境中的多环芳烃有很好的降解能力,适于制备环境修复制剂,特别是有机芳香化合物污染土壤试剂,藉以消除有机芳香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菌株4Z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图2a-2d分别为实施例2中菌株4Z在含菲、芘、荧蒽和苯并[a]芘的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
图3a-3d分别为实施例2中在菌株4Z培养液中菲、芘、荧蒽和苯并[a]芘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CK为加入相同量灭活菌株的处理对照;
本发明短帚霉菌(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4Z的保藏日期为2012年11月22日,保藏单位名称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 CGMCC No. 687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降解多环芳烃的真菌菌株。该菌株在平板上生长4 天后呈白色凸起菌落,菌落直径约为4~10 mm。形态特征观察和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短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编号为4Z,研究发现,该菌株对PAHs具有很好的降解潜力。
以下结合若干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多环芳烃降解真菌(亦即前述短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4Z,以下亦可简称“菌株4Z”)的分离、纯化、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3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JAK 抑制剂的局部用制剂
- 下一篇:内窥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