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棕红色系植物生态染发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1320.5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3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勤;包娜;肖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阿斯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Q5/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50008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棕红 色系 植物 生态 染发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染发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棕红色系植物生态染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美及时尚成为了当代的潮流,美发行业亦是如此,在染发人群中,除黑色染发外,彩色染发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人士的喜爱,黑色植物染发剂在市场上已有销售,大众喜爱的棕红色系植物生态染发剂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因此,研究和开发棕红色系植物生态染发剂,可为美发行业增添植物染发剂品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环保的彩色染发选择。
目前市售的彩色染发剂大多为苯胺类化学染料,由这类化学染料制备的染发剂虽然色泽靓丽,但其中化学染料单体会经皮肤、毛囊进入人体,通过肝、肾进行代谢,进入血液,时间久后会破坏造血系统,损害肝、肾,危害人类健康。该类染发剂对人体的危害轻者表现为局部奇痒、刺痛、并伴有局部红斑、水肿、水泡、全身性不良反应等,严重者会诱发皮肤癌、膀胱癌、白血病等疾病,对染发人士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棕红色系植物生态染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它安全性高、刺激性低、无毒副作用、染后色泽自然,颜色持久,解决现有化学彩色染发剂,对人体健康安全危害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棕红色系植物生态染发剂,由染色剂和助染剂组成,按重量份数计算,染色剂组分为:植物染料2~15份、油脂3~18份、乳化剂0.1~2.3份、增稠剂0.1~3份、保湿剂1~12份、渗透剂0.1~3.5份、调理剂0.1~2.7份、酸碱调节剂0.5~2.5份,余量为去离子水;助染剂组分为:金属盐 0~12份、油脂3~18份、乳化剂0.1~2.3份、增稠剂0.1~3份、保湿剂1~12份、渗透剂0.1~3.5份、调理剂0.1~3份、酸碱调节剂0.5~2.5份,补去离子水至100份。
所述的植物染料为红、黑高粱壳提取物及黑米花色素苷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所述的金属盐为镁盐、钙盐、锌盐、铝盐或锰盐中的一种。
所述的乳化剂为乳化剂T-60、乳化剂span-60、乳化剂T-20、乳化剂span-20、乳化剂TX-10或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增稠剂为羟乙基纤维素、瓜尔胶、卡波姆、海藻酸钠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保湿剂为丙二醇、丙三醇、1,3丁二醇、山梨醇或氨基酸保湿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渗透剂为JFC、氮酮、巯基乙醇或其衍生物、半胱氨酸或半胱氨酸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调理剂为甲基硅油、氨基硅油、苯基硅油、蛋白粉、维生素E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酸碱调节剂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钠、单乙醇胺、氨水、柠檬酸、乳酸或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棕红色系植物生态染发剂的制备方法,按所述的染色剂的重量份数,将油脂、乳化剂、增稠剂、保湿剂、渗透剂、调理剂、酸碱调节剂及去离子水混合乳化,制得乳膏A;将植物染料加入乳膏A中,充分搅拌均匀,制得染色剂;按所述的助染剂的重量份数,将油脂、乳化剂、增稠剂、保湿剂、渗透剂、调理剂、酸碱调节剂及去离子水混合乳化,制得乳膏B,将所述的金属盐加入乳膏B中,充分搅拌均匀,制得助染剂;将染色剂与助染剂分开包装,即得成品。
棕红色系植物生态染发剂的染料为红、黑高粱壳提取物和黑米提取物,这些提取物属黄酮类和黄烷醇类,有天然色素的属性,除可作染料外,还具有食用和抗氧化、消炎、杀菌等药用价值,用植物染料替代苯胺类化学染料制备棕红色系植物染发剂,对染发人士而言,相对更加安全。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天然植物红、黑高粱壳和黑米提取物作为染料替代化学苯胺类染料,这些提取物与对人体无危害的金属盐类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用于染发。本发明不含一切苯胺类染料、不添加任何重金属,安全性高、刺激性低、无毒副作用,上染率高,染后色泽自然、光亮、持久、不褪色、不干燥、耐洗、耐晒、无毒、无刺激、是理想的彩色染发剂。本发明所用高粱壳和黑米皮是五谷杂粮加工废弃物,其属废弃资源循环深度应用,符合国家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政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阿斯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阿斯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13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