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循环冷却塔无垢脉冲除淤布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9932.0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7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幼华;郭韬;徐梓荣;宋宇红;黄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幼华 |
主分类号: | F28F25/02 | 分类号: | F28F25/02;F28F19/00;F28F2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循环 冷却塔 无垢 脉冲 淤布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循环冷却塔无垢脉冲除淤布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循环冷却塔应用广泛,目前,布水系统中的布水头和布水管一般采用PVC材料或金属材料制造,布水管的布水孔很容易结垢堵塞,并导致布水管内浮淤沉积,通常情况下设备投运二、三个月即可感觉到冷却效率的下降,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结垢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当冷却效率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设备就得停运进行维护保养,从而带来诸多的麻烦。可以认为结垢问题已成为遏制水循环冷却塔提高技术性能的顽疾,故解决布水系统结垢除淤问题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水循环冷却塔无垢脉冲除淤布水装置是针对水循环冷却塔结垢积淤现状而采取的一项举措。它由阀体、阀芯、调压头、阀杆、锁紧螺母、弹簧、挡圈组成的排淤阀和回转体、紧定螺钉、紧定套、心轴、小密封环、上盖、螺钉、小螺栓组、底座、大螺栓组、大密封环组成的布水头及布水管所构成。布水管一端与布水头连接,另一端与排淤阀连接。回转体中心为筒状,筒壁中部圆周均布连接布水管的管口,本实施例所述的管口数为4个,管口设有法兰,通过小螺栓组与布水管法兰连接;回转体筒壁的上沿向内翻边,翻边处设连接上盖的螺纹孔;回转体筒壁内侧下方均布旋转叶片,进水管的水流冲击叶片可使回转体旋转,叶片下方筒壁的内径与底座台阶外圆间隙配合。上盖为焖盖呈圆台阶状,中心设与心轴间隙配合的通孔,孔内设小密封环安装槽,大端台阶与回转体上沿内径吻合,周边设与回转体翻边处螺孔相吻合的螺栓通孔,通过螺钉与回转体牢固连接。底座外形呈高颈法兰状,大端设螺栓安装孔,通过大螺栓组与进水管法兰连接,台阶外圆与回转体内径间隙配合,并设有大密封环安装槽;底座中心设安装心轴的阶梯孔,台阶平面外围区域除留有支撑结构的筋板外被均匀透空,以作为过水的通道。心轴为阶梯轴,大端台阶扣在底座中心阶梯孔中,小端轴径与上盖间隙配合,可自由转动,轴向限位由紧定套及紧定螺钉来实现,轴端与冷却塔支架固接。布水管一端设有与回转体管口法兰匹配的法兰,另一端与排淤阀连接,连接方式法兰或螺纹均可,本案例中采用螺纹连接,管身设有布水小孔。阀体呈圆筒状,筒口设与布水管连接的内螺纹,筒身设栅格排淤口及孔用挡圈槽,筒底中间为一与调压头配合的螺纹孔。调压头呈螺钉状,一端设弹簧定位台阶,另一端设六角或方榫,中心设有阀杆导向孔,与阀杆间隙配合。阀芯呈筒状,外圆与阀体内径小间隙配合,筒底内侧设弹簧定位台阶,中心设与阀杆固接的螺孔。阀杆为光杆,一端设螺纹,另一端设拧紧螺纹的起子槽或供扳手使用的扁势。阀体、阀芯、布水管、上盖、回转体、底座采用金属材料制造,过流表面涂覆PTFE材料;对于小型水循环冷却塔的布水管及布水头则可采用PTFE材料制造。
PTFE是由四氟乙烯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耐温、耐腐、耐老化、高润滑等性能优良,是固体材料中表面张力最小,不粘附任何物质。
排淤阀组装方法:锁紧螺母拧入调压头后将调压头拧在阀体筒底的外侧,阀杆螺纹端与阀芯固接后套入弹簧装入阀体筒内,阀杆从调压头中间孔穿出,并将挡圈装入阀体挡圈槽中,以限制阀芯移动区间。通过调节调压头可设置分水管冷却水顶开阀芯所需压力。
布水头组装方法及要领:将上盖大端台阶扣在回转体上沿内翻边的孔中,并用螺钉予以固定组成组件;将心轴的小径端从底座阶梯孔下方穿入,在底座和上盖的密封槽中分别装入大密封环和小密封环,然后将上盖和回转体的组件从心轴的小端装入,再用紧定套及紧定螺钉予以限位。要求上盖和回转体的组件能绕心轴轻松转动,回转体与底座无刮擦。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首先在于利用PTFE材料优良的不粘特性,用PTFE材料制造装置的零部件,或将PTFE材料涂覆在装置与水流接触的工作表面,使得装置过流处无垢可结;其次,增设排淤阀,并在进水系统中增设一个压力控制阀,通过压力控制阀可以调控进水管冷却水的压力,根据浮淤沉积情况设定脉冲高压水冲刷布水管浮淤的周期,结合电气可实现布水装置的自动清淤,从而使布水系统水流保持畅通,冷却塔工作效率提高,设备维护保养周期得以延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排淤阀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回转体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回转体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底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5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幼华,未经黄幼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99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