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手套箱的振动摩擦焊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9621.4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冯兵;王明;顾毅星;张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06 | 分类号: | B29C6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手套 振动 摩擦 焊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振动摩擦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储物功能件的安全性越来越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作为汽车内饰中用来存储物品的储物零件之一手套箱,在满足了一定的储物空间和开启不侵占乘员腿部活动空间之后,其本身的牢固度也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目前的手套箱普遍都采用胶水粘接或超声波振动焊接,牢固度不够,容易在存放具有一定重量的物品时损坏,而且胶水粘接还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振动摩擦焊接工艺,在提高手套箱整体牢固度的同时保证质量、减少污染。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手套箱的振动摩擦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手套箱外盖焊接处设置底部有矩形凸起的凹槽,所述凹槽顶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
步骤二、将手套箱内盖的焊接表面设成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
步骤三、选择与待焊接手套箱配套的模具安装到振动摩擦焊机上;
步骤四、设置振动摩擦焊接参数,焊接压力143-158kg/cm2,焊接频率190-210Hz,焊接振幅1-2mm,焊接深度1.4-1.6mm,焊接周期48-53s;
步骤五、手套箱外盖和手套箱内盖的焊接部位采用红外线加热法加热15-30秒钟;
步骤六、将加热后的手套箱外盖和手套箱内盖分别安装到模具的上模和下模;
步骤七、启动振动摩擦焊接机,使模具下模上移将手套箱内盖与手套箱外盖压紧后进行振动摩擦焊接;
步骤八、焊接结束,模具下模下移,取出已经焊接好的手套箱。
为了保护手套箱外盖和手套箱内盖在振动摩擦焊接过程中不被损坏,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在安装手套箱外盖和手套箱内盖处设有PU胶。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的制造汽车手套箱的工艺相比,其显著特点是通过振动摩擦焊接汽车手套箱,使焊接部位的焊接强度接近材料本体强度,并且在手套箱外盖焊接处设置底部有矩形突起的凹槽,手套箱内盖的焊接表面设成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在增强摩擦的同时使熔化的热熔物熔入凹槽美化焊接部位,凹槽顶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的设计更有利于提高焊接强度,最终在提高手套箱整体牢固度的同时保证质量、减少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手套箱外盖焊接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其中:1、手套箱外盖,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步骤一、在手套箱外盖焊接处设置底部有矩形凸起的凹槽,所述凹槽顶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
步骤二、将手套箱内盖的焊接表面设成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
步骤三、选择与待焊接手套箱配套的模具安装到振动摩擦焊机上;
步骤四、设置振动摩擦焊接的焊接压力为143kg/cm2,焊接频率为190Hz,焊接振幅为1mm,焊接深度为1.4mm,焊接周期为48s;
步骤五、手套箱外盖和手套箱内盖的焊接部位采用红外线加热法,加热15秒钟;
步骤六、将加热后的手套箱外盖和手套箱内盖分别安装到模具的上模和下模;
步骤七、启动振动摩擦焊接机,使模具下模上移将手套箱内盖与手套箱外盖压紧后进行振动摩擦焊接,摩擦产生的热熔物将熔入手套箱外盖上的凹槽内;
步骤八、焊接结束,模具下模下移,取出已经焊接好的手套箱。
实施例二:
步骤一、在手套箱外盖焊接处设置底部有矩形凸起的凹槽,所述凹槽顶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
步骤二、将手套箱内盖的焊接表面设成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
步骤三、选择与待焊接手套箱配套的模具安装到振动摩擦焊机上;
步骤四、设置振动摩擦焊接的焊接压力为158kg/cm2,焊接频率为210Hz,焊接振幅为2mm,焊接深度为1.6mm,焊接周期为53s;
步骤五、手套箱外盖和手套箱内盖的焊接部位采用红外线加热法,加热30秒钟;
步骤六、将加热后的手套箱外盖和手套箱内盖分别安装到模具的上模和下模;
步骤七、启动振动摩擦焊接机,使模具下模上移将手套箱内盖与手套箱外盖压紧后进行振动摩擦焊接,摩擦产生的热熔物将熔入手套箱外盖上的凹槽内;
步骤八、焊接结束,模具下模下移,取出已经焊接好的手套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9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楼宇对讲与监控联动系统
- 下一篇:智能分析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