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头探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7890.7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陆文周;肖锋;郝亚飞;韩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恒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73 | 分类号: | G01R1/073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018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针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测试电芯参数的双头探针装置,属于测试仪器领域。
背景技术
探针装置,简称探针,主要应用于各种电子电气产品测试。在电池电芯的测试领域里,探针用于通过接触电芯正负极、其尾部连接至测试仪器的输入端,进而对电芯内阻和电压进行快捷的测试。电池在出厂之前必须对电芯进行分选和配组,即通过测试电芯内阻和电压,根据所测得的数据来进行电芯分选和装配成组。而探针对于电芯参数测量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对探针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目前国内用于电芯参数测试的探针只具有一只针头,对于电芯测试中的电芯内阻和电压需要两套设备进行两次测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同时,由于电芯的极耳的制作工艺原因,极耳的表面平整度比较差,并且极耳间的一致性也很差,导致目前市场上的探针在接触面方面很难保证稳定,进而导致测量数据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可对电芯的内阻和电压同时进行测试的双头探针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头探针装置,包括:
相互嵌套的外探针和内探针;所述外探针由针管和固定于针管一端的外针头构成;所述针管内套设有绝缘导套,所述绝缘导套内套设内套管;所述内探针设于内套管内并与内套管形成导电连接,所述内探针的一端制有从外针头的中心部位伸出的内针头;所述针管上设有挡圈,所述挡圈远离外针头一侧设有弹簧;所述内套管的顶部焊接有外接导线。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1.所述外针头的尾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针管,所述外针头的头部由多个弯曲且具有弹性的金属条沿外针头的周向间隔排列成灯笼状。
2.所述金属条的顶端形成四面锥尖状。
3.所述针管上设有卡槽,所述挡圈包括安装于所述卡槽内的轴用弹性挡圈和与所述轴用弹性挡圈固定连接的第一平垫圈;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平垫圈固定连接。
4.所述针管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并安装有一个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针管之间设有第二平垫圈;所述螺栓纵向开有通孔,用于所述外接导线引出。
5.所述针管内部开有沉孔,用于确定所述绝缘导套的安装位置。
6.所述绝缘导套内部开有沉孔,用于确定所述套管的安装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探针装置,其优点是提供了内外两探针,并相互绝缘,针对电芯的内阻和电压测试,仅需要进行一次压紧动作即可完成,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中空的外探针结构内预先引出内探针的导线,方便用户安装和使用。同时外探针采用弹性多点状针头,使针头与电芯极耳表面接触良好并保持稳定性,大大的提高了接触精度和一次测试通过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A-A向剖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A-A向剖面视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内探针,2-外探针针头,3-外探针针管,4-轴用弹性挡圈,5-第一平垫圈,6-弹簧,7-第二平垫圈,8-螺栓,9-绝缘导套,10-内探针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探针装置。
本实施例包括:
导电材料构成的外探针针管3;外探针针头2固定连接于外探针针管3的一端;PP材料的绝缘导套9通过间隙配合安装于外探针针管3内的,外探针针管3内部开有沉孔,用于确定绝缘导套9的安装位置,同时防止探针下压时绝缘导套9因受向上力的作用而产生向上的相对位移,起限位作用;内探针套管10通过间隙配合安装于绝缘导套9内、绝缘导套9内部开有沉孔,用于确定内探针套管10的安装位置同时防止探针下压时内探针套管10因受向上力的作用而产生向上的相对位移,起限位作用,原理与外探针针管3内的沉孔类似;内探针1安装于内探针套管10内;外探针针管3上设有卡槽,轴用弹性挡圈4安装于卡槽内,朝向探针尾部方向第一瓶垫圈5、轴用弹性挡圈4和弹簧6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外探针针管3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安装有一个螺栓8;螺栓8与外探针针管3之间装有第二平垫圈7;螺栓8纵向开有通孔;内探针套管10的顶部焊接有导线,导线通过外探针针管3内的通道以及螺栓8的通孔从探针尾部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恒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恒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7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