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液压顶驱钻机进给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4722.2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2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华;路贻波;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02 | 分类号: | E21B3/02;F15B11/028;F15B20/00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钻机 进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机进给液压系统,具体是一种全液压顶驱钻机进给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全液压顶驱钻机进给液压系统(如附图1所示),在该系统中,变量泵为快速进给提供动力源,定量泵为慢速进给提供动力源;通过操纵手柄来控制多路阀(6片)达到调节快速进给的速度,通过溢流阀来控制慢速进给的速度及下压力。慢速进给是由定量泵、溢流阀及手动换向阀组合来实现的,这种进给液压系统不仅效率低、能耗大、油温高、多路阀体积大,而且在快速进给时,慢速进给回路中的调速溢流阀的T口需承受高压,需采用特殊溢流阀。另外,当钻机举升油缸与多路阀之间的油管破裂时,油缸不能立刻停止运动,会迅速下落,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这严重影响了钻机的工作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液压顶驱钻机进给液压系统,解决效率低、能耗大、油温高以及快速进给时溢流阀T承受高压的问题,防止由于油管的破裂,举行油缸迅速下降而带来的安全事故,减小阀体体积,简化连接管路,节省维护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油箱、先导控制手柄Ⅰ、先导控制手柄Ⅱ、油缸、溢流阀Ⅰ、溢流阀Ⅱ、换向阀、单向阀Ⅰ、液压控单向阀和单向阀Ⅱ;还包括负载敏感泵Ⅰ、负载敏感泵Ⅱ、多路阀、液控比例换向阀和防爆阀,多路阀为二联多路阀。
油箱分别与负载敏感泵Ⅰ和负载敏感泵Ⅱ的S口连接,负载敏感泵Ⅰ的P口与液控比例换向阀的P口连接,液控比例换向阀的A口通过单向阀Ⅰ,一路与多路阀的A口连接,另一路通过溢流阀Ⅰ和换向阀与油箱连接,液控比例换向阀的B口通过液压控单向阀与多路阀的B口连接,液控比例换向阀的T口直接与油箱连接,液控比例换向阀的a、b口分别与先导控制手柄Ⅱ的a、b口连接,且液控比例换向阀的a口同换向阀的控制口连接,b口同防爆阀的Dr口连接;
负载敏感泵的A口与多路阀的P口连接,多路阀的A口与防爆阀的A口连接,多路阀的B口与油缸的有杆腔连接,多路阀的T口与油箱连接,多路阀的a、b口分别与先导控制手柄Ⅰ的a、b口连接,且多路阀的a口同换向阀的控制口连接,b口同防爆阀的Dr口连接,多路阀的A、B口分别与液控比例换向阀的A、B口相互连接;
防爆阀安装于油缸的外壁上,防爆阀的A口与T口通过一个单向阀Ⅱ连接,防爆阀的C口与油缸的无杆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慢速进给中,由负载敏感泵代替定量泵,液控比例换向阀代替普通换向阀,由LS反馈油路上的溢流阀调压代替主油路上的溢流阀调节下压力,可以很好的解决效率低、能耗大、油温高以及快速进给时,慢速进给回路中溢流阀T口承受高压的问题。
2.在多路阀与举升油缸之间加上防爆阀,可以防止由于两者之间的油管破裂时,举升油缸迅速下降而带来的机毁人亡的安全事故。
3.由二联多路阀代替六联多路阀,不仅阀本身体积小了,而且连接管路也相应的简化,节省了维护维修时间。
综上所述,该全液压顶驱钻机进给液压系统不仅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和油温,同时也减小阀体体积,简化连接管路,节省维护时间。另外,该进给液压系统可以很好的防止由于多路阀与举升油缸之间的油管破裂时,举升油缸迅速下降而带来的安全事故,从而提高了钻机的工作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全液压顶驱钻机进给液压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全液压顶驱钻机进给液压系统示意图。
图中:1、负载敏感泵Ⅰ,2、负载敏感泵Ⅱ,3、多路阀,4、液控比例换向阀,5、油箱,6、先导控制手柄Ⅰ,7、先导控制手柄Ⅱ,8、防爆阀,9、油缸,10、溢流阀Ⅰ,11、换向阀,12、单向阀Ⅰ,13、液压控单向阀,14、单向阀Ⅱ,15、溢流阀Ⅱ,16、定量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全液压顶驱钻机进给液压系统在工作时,钻进液压系统分为两个油路,一个油路给钻机快速进给时提供动力,一个油路给钻机慢速进给时提供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47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气门同步化调节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具启闭指示结构的网络配线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