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袋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4139.1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4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庆;焦天宇;王驰伟;郭春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程新霞 |
地址: | 30038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袋式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制袋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卷绕式和叠片式两种方式。叠片式电芯的制作方法主要有自由叠片、“Z”字形叠片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同时也对应不同的生产制作方式。
自由叠片的制作方法:隔膜、负极片、隔膜、正极片、……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等按一定工艺要求逐层叠加而成。自由叠片方法简单、灵活,适合手工试验电芯的制作。但是,由于此种方法的隔膜是薄的PP、PE膜,叠片时隔膜的分切、转移等操作很难控制,不适合自动化生产,且生产效率低下。
“Z”字形叠片的制作方法:单卷隔膜按“Z”字形折叠,同时每次隔膜折叠一次,放入一片负极片、正极片,直到完成全部极片放入。此种方法不需要裁切和转移隔膜,生产效率有很大改进。但是这两种方法中的极片都没有束缚,很容易松散,容易导致正、负极片、隔膜之间相互错位,对位精度不好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低和正、负极对位不好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制袋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袋式锂离子电池,所述制袋式锂离子电池由铝塑包装膜、正极极耳、负极极耳、极片和制袋极片构成,极片与上下两层隔膜通过粘接方式制作成一个含有极片的袋子,制袋极片和对电极逐层叠在一起组成极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与极组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焊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极片与上、下两层隔膜粘接方式为加热熔接。
优选的,加热温度为100-300℃。
优选的,所述隔膜为PE隔膜。
优选的,所述隔膜为PP隔膜。
优选的,所述隔膜为无纺布。
优选的,所述隔膜为陶瓷隔膜。
优选的,所述隔膜为PP隔膜时,加热温度为160-18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袋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正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按一定比例加入到适当的溶剂中,搅拌均匀后涂于集流体的两面;
(2)极片烘干、碾压后按设计的尺寸进行模切,制成正极片和负极片;
(3)将正极片或负极片及隔膜采用粘接方式制作成袋子;
(4)叠片时将制袋电极和未制袋电极逐层叠在一起,构成极组;
(5)极组与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焊接后,进行封装、注液;
(6)预充、化成后电芯制作完成。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提高电池装配工序制作的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并且对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预防:
(1)隔膜制袋后保护负极与铝塑包装膜接触,解决了铝塑包装膜破损后与负极片接触而造成电化学腐蚀,以及钢壳(或铝壳)与负极片接触造成的壳体带电问题,从而提高了电芯的密封以及安全性能。
(2)制袋后装配时正极片藏于芯包内部,避免了芯包在装配时因振动、碰撞、摩擦等方式造成的极片边缘掉粉,降低了由于粉料造成的自放电等不良缺陷,提升了电芯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制袋式锂离子电池的隔膜制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袋式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制袋式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袋式锂离子电池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制袋式锂离子电池由铝塑包装膜、正极极耳、负极极耳、极片和制袋极片构成,极片与上、下两层隔膜通过热封方式制作成一个含有极片的袋子,然后再将制袋子极片和对电极逐层叠在一起组成极组,然后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与极组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焊接在一起,用铝塑包装膜包装后再封装。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隔膜、正极、隔膜、负极叠片装配方式,电芯为层叠式设计,负极片或正极片与隔膜封装成袋,再层叠成极组入到外壳中,电芯的外壳可以是铝塑包装膜或者是钢壳、铝壳等。
极片上下两层相邻的隔膜采用热封或是其他的粘接方式封装在一起,形成袋子。
隔膜封装方式优先采用加热熔接的方式,加热的温度为100-300℃,如采用PP隔膜,温度优先采用160-180℃ 。
负极片或正极片置于袋中,只有极耳外露以便集流、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4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布椅背腰靠的形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火锅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