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栓塞动脉瘤的覆膜编织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2048.6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6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叶萍;莫述衡;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栓塞 动脉瘤 编织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用于栓塞动脉瘤的覆膜编织体系统。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当下对于如何治疗动脉瘤,临床上国外医生已开始使用网状编织体去进行动脉瘤的栓塞。
阿图罗等人的专利(CN 102014769 A)阐述了一种编织体的动脉瘤栓塞装置。但是该种装置由于其结构上的限制,难以将其表面的网格做到非常致密的程度,否则会引起过大的外形轮廓而影响输送性能。而其表面不够致密的网格,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脉瘤的栓塞效果。
鉴于以上所述关于网状编织体的不足,需要发明一个更为理想的装置,既不会引起过大的外形轮廓,又能改善由于其表面网格不够致密而带来的疗效上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栓塞动脉瘤的覆膜编织体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覆膜编织体系统,包括网状编织体和与编织体连接的输送系统,所述的编织体释放后呈葫芦状双层球体结构,编织体底部扁平,且与输送系统的连接部分置于编织体内部,即该连接部分不突出到编织体外面。所述编织体的内或外体表上覆膜。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膜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或涤纶、聚酯和聚氨基甲酸乙酯,但不局限于上述使用的材料。所述的编织体覆膜为一层或多层。所述的编织体覆膜方法,采用具有相容性的粘合剂粘贴在编织体的体表上,或采用医用线将膜固定在编织体体表上,还可以采用机械夹持的方法将其固定在编织体的体表上。所述的编织体覆膜部位为全覆盖或部分覆盖,但必须覆盖编织体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编织体覆膜,至少是底部覆膜并完全覆盖动脉瘤颈口,相对于没有覆膜的编织体而言,可以更有效地阻止血液进入动脉瘤内对瘤壁造成冲击。膜层越多,该效果越明显。同时,由于编织体内覆膜,可以允许将编织体表面的网格制造成相对稀松一点,这样可以减少编织体的编织丝的数目,从而减少其外形轮廓,并降低其在体内输送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覆膜编织体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层或多层覆膜编织体(为清楚显示其内部膜的位置形
状,覆膜编织体表面的网格部分被隐藏);
图3为球状、半球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膜的覆膜编织体(为清楚
显示其内部膜的位置形状,编织体表面的网格部分被隐藏);
图4为覆膜编织体对动脉瘤进行栓塞示意图。
图中:编织体1、膜2、输送系统3、鞘管4、微导管5、解脱仪器6、动脉瘤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覆膜编织体系统,包括网状编织体1和与编织体1连接的输送系统3,编织体1释放后呈葫芦状双层球体结构,编织体1底部扁平,且与输送系统3的连接部分置于编织体1内部,即该连接部分不突出到编织体1外面。
如图2和图3所示:编织体1的内或外体表上覆膜2。膜2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或涤纶、聚酯和聚氨基甲酸乙酯,但不局限于上述使用的材料。编织体1覆膜2为一层或多层。编织体1覆膜2方法,采用具有相容性的粘合剂粘贴在编织体1的体表上,或采用医用线将膜2固定在编织体1体表上,还可以采用机械夹持的方法将其固定在编织体1的体表上。编织体1覆膜2部位为全覆盖或部分覆盖,但必须覆盖编织体1底部。
实施例一:利用编织体系统栓塞动脉非侧壁动脉瘤。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用于栓塞动脉瘤的覆膜编织体系统,包括覆膜2的网状编织体1和与编织体1连接的输送系统3。在实施手术时还需将覆膜编织体压缩在内的鞘管4和套在鞘管外的微导管。微导管5进入动脉瘤病变处7,随后整个覆膜2编织体系统在微导管5内腔前进,直至其远端到达动脉瘤瘤口。保持鞘管4不动,往前推动输送系统3,使得覆膜2编织体1逐渐往动脉瘤内移动。在此过程中,覆膜2编织体1会不断的自动膨胀。随着整个覆膜2编织体1被推出鞘管5外,覆膜2编织体1将会完全被释放在动脉瘤7内。然后启动连接在输送系统近端的解脱仪器6,使得输送系统3与覆膜2编织体1的连接点熔断,于是输送系统3和覆膜2编织体1分离。将输送系统3和鞘管4撤至病人体外,留下覆膜编织体1在动脉瘤7内以作栓塞(参见图4)。该覆膜2编织体1为葫芦状的双层球体结构, 有利于减少对动脉瘤7顶端的冲击。覆膜2编织体1底部扁平,且与输送系统3的连接部分被收裹在覆膜2编织体1内部,即该连接部分不突出到编织体外面。该结构有利于编织体底部与载瘤血管高度吻合,且与输送系统3的连接部分不落入载瘤血管内干扰血流的流向。在启动解脱仪器6之前,输送系统3和编织体1是不会分离的。如果释放编织体1到动脉瘤7的过程中发现需要调整位置或更换其他规格的编织体系统,可直接后撤输送系统3,从而将编织体1重新收回到鞘管4内,重新调整器械的位置或更换合适规格的编织体1系统后重新按以上步骤操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加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20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床旁桌
- 下一篇:用于电动残疾人助力车的防侧翻控制器及助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