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静电和屏蔽电磁波的桑蚕丝及制品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2086.5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8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东 |
主分类号: | D06M15/356 | 分类号: | D06M15/356;D06M11/83;D06M15/507;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孙山明 |
地址: | 637200 四川省南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屏蔽 电磁波 桑蚕丝 制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桑蚕丝及制品的制备方法,尤其是防静电和电磁屏蔽的功能性桑蚕丝及制品的制备。
背景技术
同其它动植物蛋白一样,蚕丝蛋白含有酸性氨基酸残基和碱性氨基酸残基。酸性氨基酸残基电离H+而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碱性氨基酸残基可以结合H+而使蛋白质带正电荷。同时,半胱氨酸残基、酪氨酸残基也可以电离H+而使蛋白质带负电荷。因而,蚕丝绸织物在干燥空气中轻微的摩擦也易产生大量静电,刺激人体体表神经,皮肤的红疙瘩导致皮肤干燥、角质化,更严重的是极易刺激神经传到大脑,长期休息多梦易造成亚健康。
因银的高导电性形成的电磁屏蔽功能,一般含少量镀银的纤维或长丝(1%左右)就具有良好的抗静电功能,迅速消除因摩擦所产生的静电,人感觉无静电之舒适感,且在镀银纤维的织物内形成导电的网络,把电磁波传导出去,起到电磁屏蔽效果,保护人体免受电磁波侵害,尤其是保护孕妇腹中胎儿免受电磁波污染。
聚乳酸以淀粉植物为原料得到乳酸二聚体再开环聚合得到的聚合物,聚乳酸可以生物降解,实现自然界的循环,因此是理想的绿色高分子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桑蚕丝纤维为基体,将纳米银植入基体,使银离子牢固地与桑蚕丝纤维结合成一体,从而提供一种防静电和屏蔽电磁波的桑蚕丝及制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将粒径为15~25nm、浓度为0.45~8.0μg·mL-1纳米银液加入丙三醇与水组成的溶剂中作为纳米银分散液,其中,丙三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 2;
(2)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丙三醇与水组成的溶剂中,其中,丙三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 0.1~1:0.3,加热90℃~120℃,在以上溶剂中放入桑蚕丝纤维,桑蚕丝纤维与溶剂体积比为1:1.5~1: 2,回流20分钟后喷淋纳米银分散液于回流中的桑蚕丝纤维与溶剂中,反应1~3小时,分离,去离子水洗涤;
(3)将步骤(2)洗涤后的桑蚕丝纤维浸泡在2%~3%聚乳酸液中以规整纤维形态后,真空干燥,得纳米银桑蚕丝纤维。
所述的方法是步骤(2)的桑蚕丝纤维的平均直径为245nm,最小直径为54nm。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通过纳米银液植入的桑蚕丝纤维,其面料有良好的防静电和电磁屏蔽的效果。根据模拟机洗100次的洗涤试验,本发明桑蚕丝纤维对1GHz白噪声的屏蔽效果仍在40dB以上。另外,桑蚕丝纤维在加入聚乳酸液后所规整的形态能够缩小纤维直径,增强纤维的断裂强度,提高柔性。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粒径为15~25nm、浓度为0.45~8.0μg·mL-1纳米银液加入丙三醇与水组成的溶剂中,丙三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 2,作为纳米银分散液。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丙三醇与水组成的溶剂中,以上丙三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 0.2,加热至105℃,在以上溶剂中放入桑蚕丝纤维,桑蚕丝纤维与溶剂体积比为1:1.5,回流20分钟,喷淋纳米银分散液于回流中的桑蚕丝纤维与溶剂中反应2小时,分离,去离子水洗涤。将洗涤后的桑蚕丝纤维浸泡在2%聚乳酸液中以规整纤维形态后,真空干燥,得纳米银桑蚕丝纤维。
实施例2:
在上述工艺中,选择为平均直径为245nm,最小直径为54nm桑蚕丝纤维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东,未经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20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