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边框液晶电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2083.1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4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水喜;陈延庆;姚进;程前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杨宏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框 液晶电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电视的前后壳连接固定结构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明显缩窄液晶电视边框宽度前后壳连接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电视的全面普及,不同品牌电视之间的竞争亦愈发激烈。只有包握住液晶电视的流行趋势,才能够吸引住消费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而近来一两年,窄边框是液晶电视的主流,目前液晶电视的上下左右边框宽度均已小于10mm,窄边框的液晶电视占了市场上大部分的液晶电视产品。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液晶电视的前后壳局部连接结构外侧局部立体图,现有液晶电视前壳110和后壳120的装配锁附方式还是从后壳的背面锁螺钉200。
结合图2示,图2是现有技术液晶电视的前后壳螺钉连接处的剖视图,但是,现有的液晶电视这种需要从后壳背面锁螺钉的装配方式,必须要在所述前壳110的内部设置有螺钉柱112,通常用来锁附前壳110和后壳120的螺钉200为自攻螺钉,其直径在3~4mm之间,对应到所述前壳110上的螺钉柱112外径在6.4~8.0mm之间,而所述前壳110的边框必须给该螺钉柱112留出设计空间,从而导致液晶电视的边框无法做得很窄。
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窄边框液晶电视,可将边框的宽度做得很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窄边框液晶电视,包括通过螺钉连接紧固的前壳和后壳,其中,所述前壳上卡扣有板状的金属转接件,所述金属转接件上设置有适配所述螺钉的螺纹孔,在所述后壳的侧面对应设置有螺钉过孔,所述螺钉的螺纹部分穿过所述后壳上的螺钉过孔锁附在所述金属转接件上的螺纹孔中。
所述的窄边框液晶电视,其中:所述前壳的内侧沿液晶电视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板,所述金属转接件夹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前壳的侧壁之间,所述固定板的下部设置有碰穿孔,所述金属转接件上设置有卡台,所述卡台位于所述螺纹孔的下方,所述卡台卡在所述固定板下方的碰穿孔中。
所述的窄边框液晶电视,其中:所述卡台的上边沿与所述金属转接件形成冲穿的切口。
所述的窄边框液晶电视,其中:所述卡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减少所述金属转接件变形的开口槽。
所述的窄边框液晶电视,其中: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适配避让所述螺钉的凹槽。
所述的窄边框液晶电视,其中:所述前壳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挡在所述金属转接件两端的挡筋,所述挡筋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
所述的窄边框液晶电视,其中:所述金属转接件上的螺纹孔由在翻边孔上攻丝形成。
所述的窄边框液晶电视,其中:在所述螺钉过孔处的后壳外壁上还设置有适配所述螺钉头部的沉孔。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窄边框液晶电视,由于采用了卡扣在前壳上的板状金属转接件,由此可从后壳的侧面将螺钉锁附在金属转接件上,而前壳内侧只需要留出装配该板状金属转接件的空间机壳,为前壳边框节省了大量空间,由此可将液晶电视边框的宽度做得很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液晶电视的前后壳局部连接结构外侧局部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液晶电视的前后壳螺钉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窄边框液晶电视的前后壳局部连接结构内部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窄边框液晶电视的前后壳螺钉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窄边框液晶电视的前后壳局部连接结构外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窄边框液晶电视的前后壳局部连接结构内部立体图,该液晶电视包括前壳310和后壳320,所述前壳310与后壳320通过螺钉500连接紧固,其中,在所述前壳310上卡扣有板状的金属转接件400,在该金属转接件400上设置有适配所述螺钉500的螺纹孔450,结合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窄边框液晶电视的前后壳螺钉连接处的剖视图,在所述后壳320的侧面对应设置有螺钉过孔321,所述螺钉500的螺纹部分穿过所述后壳320上的螺钉过孔321锁附在所述金属转接件400上的螺纹孔45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2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