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尿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9036.1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0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陵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需用排尿管排尿液的病患者,一般是用排尿管将病患者尿液排泄至排污袋内,然而为避免病人本身与外界之间的交叉感染,通常采用夹子或皮筋截流的方式替代开关,这种方式即不卫生,又往往造成漏液,易给院内造成污染及病人自身感染。而且使用极为不方便,排尿管难以固定于尿道内,同时现有的排尿管与蓄尿包都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在实际使用中,不方便消毒及病人携带,然而不消毒或消毒不严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医院的护理部门强烈要求采用使用一次的排尿管来替代重复使用的橡胶排尿管。因此,尽快地研究一种既能防止病毒交叉感染、便于携带、又符合我国卫生要求的新一代医用排尿管成了迫在眉捷的实用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防止病毒交叉感染的排尿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排尿器,其包括一排尿管及一与该排尿管连接的蓄尿包,于所述的排尿管与该蓄尿包的连接处设有一可拆缷的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包括一壳体及一设置在该壳体上的充气阀门和一自控开关,于所述排尿管的尾端设有一与该充气阀门相连的球囊。
所述的充气阀门包括的一弹簧、一密封圈、一活动芯杆和一接头塞,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活动芯杆下方的位置上设有一导气孔,该活动芯杆的下端穿过弹簧,并抵触于所述导气孔上,其上端穿过所述密封圈,并伸入所述接头塞下部。
所述的自控开关包括一定位按钮及一设置在该定位按钮下方的活塞块,该活塞块上部设有可使所述排尿管的管路导通的通孔,下部设有可使所述排尿管的管路断开的屏蔽面,于该活塞块底部设有一复位弹簧。
所述的屏蔽面上设有密封垫。
所述的定位按钮包括一连杆、一芯杆及一齿套,所述的芯杆上端可活动插入连杆底部,下端抵触所述活塞块,所述的齿套可活动套置在所述连杆上,并与所述的芯杆配合。
于所述排尿管上还设有一固定装置。
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旋置在该固定座上的盖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简单,于排尿管与该尿袋的连接处设有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包括有充气阀门和自控开关,该自控开关可防止尿液倒流、泄漏,使用舒适、卫生,且该控制组件可拆缷,便于对排尿管或控制组件进行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性感染,延长使用寿命,另外拆卸后也便于携带;于排尿管的尾端设有一该充气阀门相连的球囊,可通过充气阀门来控制球囊的进出气,进气时,使球囊膨胀形成障碍,从而保障排尿管无法从尿道内自由脱出;泄气时,球囊回缩,无法形成障碍的可能,即可让排尿管轻松从尿道中滑出,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控制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充气阀门和自控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尿器,其包括一排尿管1及一与该排尿管1连接的蓄尿包2,于所述的排尿管1与该蓄尿包2的连接处设有一可拆缷的控制组件3,该控制组件3包括一壳体31及一设置在该壳体31上的充气阀门32和一自控开关33,于所述排尿管1的尾端设有一与该充气阀门32相连的球囊11。于所述排尿管1上还设有一固定装置4,该固定装置4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旋置在该固定座上的盖子。
所述的充气阀门32包括的一弹簧321、一密封圈322、一活动芯杆323和一接头塞324,于所述壳体31对应所述活动芯杆323下方的位置上设有一导气孔,该活动芯杆323的下端穿过弹簧321,并抵触于所述导气孔上,其上端穿过所述密封圈322,并伸入所述接头塞324下部。
所述的自控开关33包括一定位按钮331及一设置在该定位按钮331下方的活塞块332,该活塞块332上部设有可使所述排尿管1的管路导通的通孔3321,下部设有可使所述排尿管1的管路断开的屏蔽面3322,该屏蔽面3322上设有密封垫3323,于该活塞块332底部设有一复位弹簧333。
所述的定位按钮331包括一连杆3311、一芯杆3312及一齿套3313,所述的芯杆3312上端可活动插入连杆3311底部,下端抵触所述活塞块332,所述的齿套3313可活动套置在所述连杆3311上,并与所述的芯杆3312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陵,未经陈伟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9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离子挂件
- 下一篇:一种煤矿井下输送矸石的转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