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生态栖息地护岸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4150.5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1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周阳敏;唐轶繁;许四法;王哲;蒋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生态 栖息 护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岸形式,尤其是一种带有生态栖息地的护岸形式。
背景技术
传统的浆砌石护岸是河道、航道、湖泊、水库等岸坡保护的常用形式,这种护岸形式外观整齐,挡土和防汛效果较好,适合于陆域宽度较小的护岸。但是由于这种护岸方式破坏了河岸植被及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阻隔、阻碍了鱼儿、螃蟹、青蛙等动物的栖息繁衍,也无法在水下种植水生植物,无法形成由水域到陆域的良好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许多城市河道整治面临河道狭窄,河道两岸建筑物密集,拓宽河道有限,要整段河道的护岸形式改为自然型生态护岸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浆砌石护岸形式生态性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栖息地护岸,实现了在一个浆砌石护段内就有一段生态栖息地的生态护岸形式,很好地解决了原来生态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生态栖息地护岸,包括重力式挡墙,所述重力式挡墙由浆砌块砌筑而成,所述重力式挡墙上设置用以连通内外水体的通水管,所述护岸还包括生态栖息区,所述生态栖息区的前部与所述重力式挡墙连接,所述生态栖息区的后部布置土工膜;所述生态栖息区由块石层层砌筑而成,通水管与所述生态栖息区层的空洞层相接,所述空洞层中相邻块石之间留有空洞,与该层相邻的上下层的相邻块石紧密连接,且上层块石的每个角都搭砌在该空洞层的块石上,所述空洞内放置无顶盖的木箱,所述木箱与块石接触。
进一步,从下到上奇数层的相邻块石紧密连接,偶数层的相邻块石之间留有空洞,所述通水管与所述偶数层连通。该方式只是一种可选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
所述土工膜接触的相邻块石之间紧密连接。
与所述土工膜接触的至少两排块石之间紧密连接,每排中相邻块石之间紧密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土工膜与生态栖息区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挡墙抵御波浪水流冲刷,有效避免波浪水流对挡墙内侧岸坡的冲刷,具有很好的护岸效果;生态栖息区含有大量空洞,可以提供避难场所和营巢条件,降低流速,提供生存空间,遮蔽阳光,提供通道,有助于食物链的形成;水生植物能够在空洞内生长,植物能够作为生物养料,实现护岸的生态化,恢复岸坡自然的生态系统。本实用新型适合用于河道、航道、水库的护岸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生态栖息地护岸的断面图。
图2是生态栖息地护岸的主视图。
图3是生态栖息地护岸的俯视图。
图中:1、水生植物;2、土工膜;3、空洞;4、木箱;5、岸上植物;6、钢筋混凝土;7、块石;8、通水管;9、浆砌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一种新型生态栖息地护岸,包括重力式挡墙,所述重力式挡墙由浆砌块9砌筑而成,所述重力式挡墙上设置用以连通内外水体的通水管8,所述护岸还包括生态栖息区,所述生态栖息区的前部与所述重力式挡墙连接,所述生态栖息区的后部布置土工膜2;所述生态栖息区由块石7层层砌筑而成,通水管8与所述生态栖息区层的空洞层相接,所述空洞层中相邻块石之间留有空洞3,与该层相邻的上下层的相邻块石紧密连接,且上层块石的每个角都搭砌在该空洞层的块石上,所述空洞3内放置无顶盖的木箱4,所述木箱4与块石接触。
从下到上奇数层的相邻块石紧密连接,偶数层的相邻块石之间留有空洞,所述通水管与所述偶数层连通。该方式只是一种可选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
与所述土工膜接触的相邻块石之间紧密连接。
与所述土工膜接触的至少两排块石之间紧密连接,每排中相邻块石之间紧密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土工膜与生态栖息区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
本实施例中,大约在每隔100m的浆砌石护岸段设置一个生态栖息地护岸,该生态栖息地护岸由重力式挡墙、生态栖息区两部分组成。
(1)重力式挡墙由浆砌块石而成,砌石必须采用铺浆法砌筑,砌筑时,石块宜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其块石最好采取上下两面大致平整且平行,无尖角、薄边,块厚宜大于20cm。在挡墙上设置通水管沟通内外水体,通水管直径不大于15cm。最下层通水管底标高不高于设计低水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41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冲击欠电压脱扣器及方法
- 下一篇:变刚度并联关节蛇形机器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