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控式排气能量回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2135.0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6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胡艳青;闫斌;鄢挺;杨林;羌嘉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31/08 | 分类号: | F02M3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控式 排气 能量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内燃机领域的进排气系统,特别是一种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压控式排气能量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趋增加,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物这一目标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世界石油制品的消耗量逐年上升,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发动机的经济性日渐突出。所以开展发动机有害排放物控制方法的研究,是从事发动机设计者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发动机的进气系统进行加热,不但可以提高发动机在恶劣条件下的冷启动性能,还能减少发动机在冷启动过程中的排气污染。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62955.5,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能较好地改善发动机的冷启动工况;但是其进气加热是通过专门的电加热来实现的,从而使加热系统变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压控式排气能量回收系统,使其进气加热可以自我调节,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各个转速工况,而且结构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控制机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压气机进气管、压气机、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发动机排气管、涡轮、涡轮排气管、连接轴、容积腔、容积腔上壁面、容积腔下壁面、容积腔左壁面、容积腔右壁面、容积腔前壁面、容积腔后壁面、移动体、弹簧、换热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第六连接管和贯穿管,压气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通过连接轴与涡轮相连接,容积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容积腔上壁面、容积腔下壁面、容积腔左壁面、容积腔右壁面、容积腔前壁面、容积腔后壁面固结为一体,换热器安装在压气机进气管上,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容积腔上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涡轮排气管、第三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容积腔上壁面相连通,第四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容积腔下壁面、第五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第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换热器的出气口与第六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移动体安装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上下两壁面,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体的右壁面、容积腔右壁面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贯穿管均为直圆管且内径相同,第三连接管的轴线与第四连接管的轴线重合,第三连接管的轴线与贯穿管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
在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中,移动体可以在容积腔内左右移动。当发动机处于低速工况时,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低,移动体左方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低,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移动体向左移动,第三连接管通过贯穿管与第四连接管相连通,涡轮排气管内的一部分排气进入到换热器后再通过第六连接管流出,从而实现对压气机进气管内的进气进行加热,改善发动机的冷启动性能;当发动机处于高速工况时,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高,移动体左方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高,移动体向右移动并压缩弹簧,从而使第三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相隔断,发动机的排气全部从涡轮排气管流出,压气机入口处进气温度较低,发动机进气量较大,整机性能较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带有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加热系统,既能兼顾发动机的各个转速工况,又能使进气加热系统不需要专门的控制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压控式排气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气机进气管,2、压气机,3、发动机进气管,4、发动机,5、发动机排气管,6、涡轮,7、涡轮排气管,8、连接轴,9、容积腔,10、容积腔上壁面,11、容积腔下壁面,12、容积腔左壁面,13、容积腔右壁面,14、容积腔前壁面,15、容积腔后壁面,16、移动体,17、弹簧,18、换热器,19、第一连接管,20、第二连接管,21、第三连接管,22、第四连接管,23、第五连接管,24、第六连接管,25、贯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2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运输中的配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的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