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效赤霉酸水溶性粉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3675.6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5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兰英;赵国正;曾显斌;黄娟;胡甦;侯勇;夏中梅;胡海燕;曾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N43/12;A01N25/14;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06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效 赤霉酸 水溶性 粉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赤霉酸水溶性粉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
背景技术:
赤霉酸首次于1938年从稻恶苗菌分离出来。到1983年已分离和鉴定出60多种。赤霉酸俗称九二O,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它最突出的生理效应是促进茎的伸长和诱导长日植物在短日条件下抽薹开花。赤霉酸应用于农业生产,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杂交水稻制种中调节花期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此外还可用于水果、蔬菜等多种作物。赤霉酸的工业化生产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它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是采用从固体发酵培养基中提炼的方法,这一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做培养基,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酒精做溶剂进行提取,生产上甚至在使用时还要用酒精先溶解,这些都是对粮食资源的浪费。赤霉酸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保证其持续较高的生物活性也是赤霉酸增效的关键所在。市售的20%赤霉酸可溶性粉剂的利用率低,活性作用时间短,活性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既能提高赤霉酸在植物体的吸收利用率,又能保持赤霉酸的高生物活性,减少用量,节约成本,使用时直接水溶,不需要用酒精溶解,减少粮食浪费的增效赤霉酸水溶性粉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发明增效赤霉酸水溶性粉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份:
赤霉酸 0.1~50%,
助溶剂 0.1~35%,
增效剂 0.1~10%,
表面活性剂 0.1~5%,
填料 余量,
上述的增效剂为石墨烯。
上述的增效赤霉酸水溶性粉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份:
赤霉酸 1~25%,
助溶剂 0.1~30%,
增效剂 0.1~5%,
表面活性剂 0.2~5%,
填料 余量。
上述的助溶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苯磺酸钙、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填料为硫酸钾、尿素、硝酸钾、硼砂、硫酸钠、硼酸、葡萄糖、砂糖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将赤霉酸、助溶剂、增效剂、表面活性剂、填料加入混合机内混合均匀,再经气流粉碎机超微粉碎后即得增效赤霉酸水溶性粉剂。
光合呼吸作用对植物正常生活和产量形成必不可少,而碳源在植物光合呼吸过程也必不可少。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在不断地进行着。石墨烯作为一种特殊的碳,是由碳六元环组成的两维(2D)周期蜂窝状点阵结构,结构非常稳定,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而且能够在常温下观察到量子霍尔效应。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道中移动时,不会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来原子而发生散射。由于原子间作用力十分强,在常温下,即使周围碳原子发生挤撞,石墨烯内部电子受到的干扰也非常小。石墨烯与赤霉酸的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增效赤霉酸水溶性粉剂与现有的赤霉酸制剂相比,可以使赤霉酸在植物体内随电子传递链更高效传递,利用率提高,活性作用时间延长,活性增强。
本发明增效赤霉酸水溶性粉剂的优点在于:既能提高赤霉酸在植物体的吸收利用率,又能保持赤霉酸的高生物活性,使用时直接水溶,不需要用酒精溶解,减少粮食浪费,植物吸收快,在植物体内作用时间长,与赤霉酸现有制剂相比,要达到相同的效果,用量更少,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赤霉酸0.1%、氢氧化钠0.1%、石墨烯0.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硫酸钾10%、尿素2%、硫酸钠87.2%。
实施例2:
赤霉酸0.5%、碳酸氢钠0.2%、氢氧化0.1%、石墨烯0.5%、十二烷基硫酸钠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葡萄糖20%、硝酸钾20%、硼砂57.7%。
实施例3:
赤霉酸1%、氢氧化钾0.1%、石墨烯0.8%、碳酸钾0.4%、十二烷基硫酸钠1%、硫酸钾20%、砂糖10%、葡萄糖66.7%。
实施例4:
赤霉酸2%、碳酸钠0.2%、碳酸钾0.5%、石墨烯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十二烷基硫酸钠0.5%、硫酸钾15%、硝酸钾10%、硼酸69.8%。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36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泡沫混凝土用复合型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