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1201.8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1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胜浦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灶主体、覆盖灶主体的上表面的顶板、穿过开设于顶板的燃烧器用开口而向顶板上突出的灶燃烧器、以及以包围燃烧器用开口的方式载置于顶板上的支架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燃气灶具备,在已知的技术中其具备在外插于灶燃烧器的状态下载置于顶板上的燃烧器环,使支架的环状的支架框外嵌于该燃烧器环而使支架与该燃烧器环中心对位,并且在燃烧器环的外周部形成切口,使设置于支架的突部卡合于该切口,由此使支架止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为了消减零件件数而实现成本降低,考虑在顶板拉深成形与上述现有例子的燃烧器环相当的环状隆起部,从而省略燃烧器环,其中,上述环状隆起部位于燃烧器用开口的周缘部而供支架的环状的支架框外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环状隆起部的外周部形成有切口,因此烹煮溢出物从切口落下到灶主体内。
因此,优选,在环状隆起部的外周面形成向径向内侧凹入的槽部,并使设置在支架的突部与该槽部卡合,由此使支架止转。由此,即使烹煮溢出物流入到槽部,烹煮溢出物也不会落下到灶主体内。
然而,在此,可知产生以下的不良现象。即,由于支架框以外插于环状隆起部的状态载置于顶板,因此支架框就位于与槽部的径向外端部相邻的顶板部分的上表面。其结果,流入到槽部的烹煮溢出物被支架框截住而聚集于槽部内,并且烹煮溢出物由于来自灶燃烧器的热量而易于粘贴于槽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04号公报(0014段、图2)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烹煮溢出物粘贴于上述槽部的燃气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燃气灶,具备:灶主体;顶板,其覆盖灶主体的上表面;灶燃烧器,其穿过敞开设置于顶板的燃烧器用开口而在顶板上突出;以及支架,其以包围燃烧器用开口的方式载置于顶板上,在顶板拉深成形有环状隆起部,该环状隆起部位于燃烧器用开口的周缘部且供支架的环状的支架框外嵌,在环状隆起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凹入的槽部,通过使设置在支架的突部与该槽部卡合而使支架止转,在顶板拉深成形有支座,该支座从环状隆起部的外周面的未形成有槽部的多个位置的下部向径向外部伸出且向上方凸起,通过支架框就位于上述支座而在与槽部的径向外端部邻接的顶板部分的上表面与支架框之间确保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即使烹煮溢出物流入到槽部,烹煮溢出物也会经由在与槽部的径向外端部邻接的顶板部分的上表面与支架框之间确保的间隙而向槽部的外部流出。因此,能够有效防止烹煮溢出物聚集并粘贴于槽部的情况。
然而,在灶主体插入有烤架的现有的带烤架灶中,在顶板载置有将开设于顶板的后部的烤架用排气口覆盖的排气罩。这里,若在顶板的后部拉深成形与环状隆起部不同的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并在该隆起部形成将烤架内的废气排出的多个排气孔,则通过在顶板一体形成与现有的燃烧器环相当的环状隆起部、以及与现有的排气罩相当的隆起部,而能够消减零件件数并实现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气灶的立体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的燃气灶的支架提起后的状态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燃气灶;2…灶主体;3…顶板;31…燃烧器用开口;32…环状隆起部;33…槽部;34…支座;35…顶板后部的隆起部;35a…排气孔;4…灶燃烧器;6…支架;61…支架框;63…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气灶。该燃气灶具备:将上表面形成为敞开面的箱形的灶主体2;将灶主体2的上表面覆盖的金属板制的顶板3;左右一对灶燃烧器4、4,该左右一对灶燃烧器4、4穿过开设于顶板3的左右一对燃烧器用开口31、31而向顶板3上突出;插入于灶主体2的横向中间部的烤架5;以及以包围燃烧器用开口31、31的方式载置于顶板3上的左右一对支架6、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内株式会社,未经林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1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