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化红外线燃气炉灶及红外线燃气炉头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11908.2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6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海涛 |
主分类号: | F24C3/04 | 分类号: | F24C3/04;F24C3/08;F23D14/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化 红外线 燃气 炉灶 燃气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炉灶,特别涉及一种液化红外线燃气炉灶。
背景技术
当野外需要烧开水、食品时常用的燃气炉头一般都便携式液化气罐燃料,炉头喷射出的是射状明火。由于燃烧时是喷射状的火焰,因此会造成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由于燃烧时是喷射状的火焰,因此有热量不均匀的现象,甚至造成气体沒有充分燃烧,可嗅到一股液化气味的情况出现。因为上述情况,致所以它的热效率相对比较低。
由于它使用的环境如果是室外、野外的话,在抗风力上比较差,很容易造成熄火,造成一氧化氮气体溢出,影响使用者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抗风能力强、温度高且均匀辐射的液化红外线燃气炉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化气红外线燃气炉灶,包括红外线燃气炉头,支架和输气管,所述红外线燃气炉头内嵌于所述支架的中上部,所述输气管与所述红外线燃气炉头的底部中央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发出高效节能的辐射热,产生红外效果,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效果明显及节能、抗风的优点;它的热效率比普通的喷射状炉头高出20%-30%,达到节能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燃气炉头包括碗状的金属网罩,金属燃气块,气体整流碗,外壳和进气管;
所述金属网罩覆于所述金属燃气块的上表面,所述气体整流碗覆于所述金属燃气块下表面,所述外壳覆于所述气体整流碗的外部,所述进气管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的中部并与金属燃气块与外壳之间的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气管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液化气喷出后,四面孔把空气充分补充进来,让空气中氧气与液化气产生的气体充分混合成可燃性气体,从而节约液化气,并通过一定的间隙进入壳体内,使其减速。以实现红外功能。
进一步,所述金属燃气块的材料为金属多孔泡沫材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金属多孔泡沫材料作为燃气块,产生均匀热量并确保充分燃烧,节能高效。
进一步,所述气体整流碗外沿的内部设置有一圈小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小孔,来控制气体的大小,以达到合理分配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气体整流碗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生锈。
一种红外线燃气炉头,包括碗状的金属网罩,金属燃气块,气体整流碗,外壳和进气管;
所述金属网罩覆于所述金属燃气块上表面,所述气体整流碗覆于所述金属燃气块下表面,所述外壳覆于所述气体整流碗的外部,所述进气管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的中部并与金属燃气块与外壳之间的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气管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液化气喷出后,它四面孔把空气充分补充进来,让空气中氧气与液化气产生的气体充分混合成可燃性气体,从而节约液化气,并通过一定的间隙进入壳体内,使其减速。以实现红外功能;而且作为独立个体,可结合其他结构组合成多种功能的产品。如:烧水煮飯的炉具、专供烧烤的炉具等。
进一步,所述金属燃气块的材料为金属多孔泡沫材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金属多孔泡沫材料作为燃气块,产生均匀热量并确保充分燃烧,节能高效。
进一步,所述气体整流碗外沿的内部设置有一圈小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小孔,来控制气体的大小,以达到合理分配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气体整流碗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生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红外线燃气炉头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液化红外线燃气炉灶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金属网罩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气体整流碗结构气体整流碗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红外线燃气炉头,2、支架,3、输气管,4、金属网罩,5、金属燃气块,6、气体整流碗,7、外壳,8、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液化红外线燃气炉灶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红外线燃气炉头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金属网罩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气体整流碗结构气体整流碗俯视图。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海涛,未经郭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1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