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脱芳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9477.6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9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艳;樊宏飞;王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12 | 分类号: | B01J29/12;C10G45/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芳烃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加氢脱芳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适合于芳烃的加氢过程,特别适合于含重芳烃的环烷基油的加氢脱芳烃过程。
背景技术
在有氧条件下,加氢处理生成油(如高档润滑油、食品级白油等)对日光、紫外线辐射很敏感,暴露于日光和空气中引起油品外观性能不稳定,油品颜色会加深,严重时产生沉淀。此类油要求粘度低,闪点和沸点高,挥发性小。无色无味,芳烃含量低,无腐蚀性,良好的热安定性和氧化安定性,不易引起胶化;生物性能好,符合环保要求。
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进行深度加氢芳烃饱和。采用常规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由于催化剂的结构缺陷以及环烷基稠油馏分具有粘度大、分子量高、稠环结构多特点,导致大分子馏分中的多环芳烃难以得到充分的加氢饱和,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结构的催化剂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稳定性。
CN1769379A 、CN1140748A 、CN1070215A 均涉及的是常规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缺陷是活性较低,不能有效解决润滑油的深度脱芳烃问题;CN98117511.2、CN90100187.2均涉及含铂和钯双金属的贵金属加氢催化剂,但由于这两种催化剂载体中的A12O3含量较低,均不超过30wt%,因此该催化剂的酸性较弱,仅适合于轻质油品、馏分油的加氢过程,而不适合于重质润滑油的深度加氢脱芳烃过程。
US5393408 涉及一种大孔无定形硅铝和一种中孔无定形硅铝载体负载贵金属的两种催化剂,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需采用两段加氢,才能达到脱除芳烃的目的。
US4263127、US4325804公开了一种加氢制备食品级白油的方法,其涉及的催化剂为贵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的载体为氧化铝,助金属为硅、锌或镁。CN101745383A公开了一种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活性组分为Pt,助剂为Pd,载体为无定形硅铝载体,SiO2含量为载体重量的40%~60%。以上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的载体酸性低,金属分散性差,催化剂活性较低,脱芳烃效果差。
CN201010197869.1公开了一种润滑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载体由氧化硅-氧化铝组成,活性组分主要为Pd和Pt;该方法中分子筛和无定形硅铝是通过物理混合形成混合粉体,将制备的贵金属胶体喷洒在Y型分子筛和无定形硅铝混合粉体上,再经过混捏,挤条,焙烧制成催化剂。该方法所得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小,酸性中心部分被覆盖,总酸量和酸度分布仍需进一步改善。该方法中由于贵金属是在喷洒在Y型分子筛和无定形硅铝混合物上,再经过混捏,挤条,焙烧才能制成催化剂,贵金属在此过程中损失较大,大大的提高了催化剂的成本,催化剂制备路线可操作性差,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氢脱芳烃的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脱芳烃活性,尤其适合于含重芳烃的环烷基高粘度白油和溶剂油的加氢脱芳烃和脱色过程。 本发明加氢脱芳烃催化剂,主活性组分为Pt,助剂组分为Pd,载体为无定形硅铝和SBA-15/Y复合分子筛,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Pt的含量为0.1wt%~0.5wt%,Pd的含量为0.3wt%~0.8wt%,无定形硅铝的含量为50wt%~90wt%,优选为70wt%~85wt%,SBA-15/Y复合分子筛的含量为5wt%~20wt%,粘合剂的含量为9wt%~30wt%;SBA-15/Y复合分子筛中Y型分子筛重量含量为50wt%~90wt%,优选为60wt%~80wt%;所用SBA-15/Y复合分子筛的性质如下:SiO2/A12O3摩尔比为40~85,比表面积为400m2/g~1000m2/g,孔容为0.5cm3/g~2.0cm3/g,红外酸度为0.3~0.6mmol/g。
所述无定形硅铝中二氧化硅含量15wt%~45wt%。优选为20wt%~35wt%。
本发明所得的加氢脱芳烃催化剂的性质如下:比表面积为350~550m2/g,优选为380~500m2/g,孔容为0.5~1.2ml/g,优选为0.6~0.9ml/g,红外酸量为0.3~1.0mmol/g,优选为0.4~0.8mmo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94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阀用耐腐蚀绝缘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
- 下一篇:控制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