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殖水体曝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7653.2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0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宋奔奔;吴凡;单建军;宿墨;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2F1/20;C02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李明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水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殖水体的增氧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领域中,曝气装置主要作用是为养殖动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现有曝气装置有两类:一类是鼓风曝气装置,又分为大孔曝气装置、中孔曝气装置、小孔曝气装置和微孔曝气装置;另一类是机械表面曝气装置,常用叶轮、叶片旋转击打水面实现增氧目的。后者能耗高、不适于室内工厂化养殖采用。因此目前通常使用是鼓风曝气装置。
随着水产养殖业逐渐向高密度、集约化方向的发展,对养殖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溶解氧通常是高密度水产养殖容量的第一限制因子。为适应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需求,高密度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通常采用纯氧作为鼓风曝气装置的气源,为利于纯氧在水体中的溶解,一般是通过独立的设备如低压溶氧器、高压溶氧器等设备实现氧气溶解。
这种纯氧鼓风曝气增氧方式存在下述缺陷:
1、在生产实践中,很多偏远地区的水产养殖场,制氧工厂少,纯氧难以获得,严重制约了高密度工厂化水产养殖在当地的发展。
2、传统的鼓风曝气增氧装置一般通过曝气石和微孔曝气盘向鱼池空气曝气,前者具有气泡大、气泡不均匀、气水接触时间短,导致氧气利用率低等缺点;后者具有压力损失大、布气不均匀、易堵塞、易破损等缺点。
3、需要一套专用的制氧、曝气设备,并且对整套装置的密封性要求很高,如果出现设备故障、管路破损,导致纯氧泄露,容易导致生产意外事故。
4、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养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累积,一方面导致养殖动物的呼吸困难,同时二氧化碳会通过水体气体分压的改变影响氧气的溶解效率,但现有的曝气方式无法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二氧化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纯氧供气,无需曝气石或曝气盘的增氧装置,在曝气的同时还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且氧气溶解度高,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经济性好的养殖水体曝气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养殖水体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压力水进水管和压缩空气进气管分别沿立式布置的气液混合管轴向插入气液混合管内,与气液混合管的内腔上端连通,
气液混合管内腔为沿其轴向盘绕的螺旋形腔室,
气液混合管内腔下端通过弯管与气液分离管内腔一端相连通,
气液分离管内腔为横向布置的筒形腔室,
气液分离管内腔顶部通过气体回收管连通气液混合管内腔上端,
气液分离管内腔另一端与增氧水排水管连通,
气液分离管内径大于气液混合管内径、增氧水排水管内径和弯管内径,增氧水排水管内径等于或大于弯管内径和气液混合管内径。
压力水进水管内的压力水水压大于压缩空气进气管内的压缩空气气压。
根据双膜理论,氧气向水体的传质过程由总传质系数、修正系数和溶解氧饱和浓度等因素决定。本装置的发明思路既不同于传统的鼓风曝气也不属于机械表面曝气,而是通过对供水管路出口的改良,设计独特的管路腔室结构,在供水的同时向供水管路曝气,形成剪切、破碎气水混流的作用,增强紊流强度,从而提高总传质系数、实现氧气的高效溶解,最终在供水的同时实现供气的功能。
装置的进水和进气均为具有一定的初始速度和压力,压力水和压缩空气在进入装置后,气流与水流沿气液混合管的轴向进入气液混合腔内,气液混合管内腔的螺旋形腔室结构具有径向环流混合的作用,气水混合物在盘旋而下时会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气水接触面积和紊流系数,达到提高氧气溶解效率的作用。
气水混合充分后进入气液分离管内腔,由于管径增粗,水流变缓,未溶解的气体通过气体回收管重新进入气液混合管内腔,从而通过气液分离管内腔实现未溶解气体的回收利用,提高氧气溶解效率。
在经过气液分离管回收未溶解氧气后,含有大量溶解氧的增氧水进入增氧水排水管,此时管径变细,水流速度增加,通过水压和气压一起释放,从而产生推流效果,从而使溶解氧均匀扩散、与养殖水体充分混合,可有效去除高密度养殖中鱼类呼吸作用积累的二氧化碳,改善养殖池水质,从而降低水体循环速率,降低循环水养殖的能耗;此外,装置产生的高速气液混流带有大量动能,可改善高密度养殖的水体流态,因此可利用此特点促进养殖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等污物的高效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76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扫描仪精度偏差检测及纠正方法
- 下一篇:辅助肿瘤化疗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