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3356.0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0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蔡吉飞;房瑞明;李光;沈韶华;程超;解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印刷学院 |
主分类号: | B31B1/82 | 分类号: | B31B1/82;B05C1/08;B05C11/04;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弘;杨红梅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工具,特别是指一种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购买的多数日用品都采用包装盒包装,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个商品的包装盒质量也日益增高,消费者也越来越希望自己购买的商品有一个质量好的包装盒。为了使包装盒更美观,并使得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包装盒内部的产品,制造的时候通常在包装盒上切制出各种形状的窗口,并在窗口处贴上透明的薄膜。贴窗机是取代人工实现自动化高效率贴膜的专用设备,目前,随着开窗贴膜的包装方法应用的日益广泛,贴窗机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传统的贴窗机多采用全辊上胶的方式,这种方式易造成胶液的浪费;特别是在高速贴膜时存在严重的甩胶现象,极大的限制了贴窗机的最高工作速度。因此,需要改进贴窗机的上胶装置,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胶装置,可以从根本上克服现有上胶装置的缺陷,提高贴窗质量和贴窗速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胶装置,包括胶窗滚筒、挂胶轴、胶水分隔板,还包括刮胶刀片、胶量调节压块、导轨光杆、架板;在所述胶水分隔板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带有可伸缩胶量调节机构的胶量调节压块;所述刮胶刀片设置于所述胶水分隔板上,使得刮胶刀片的侧面与所述可伸缩胶量调节机构接触,通过所述可伸缩胶量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刮胶刀片与所述挂胶轴的侧面之间的间隙;平行于所述挂胶轴的所述导轨光杆通过滑动机构与所述架板连接,使得该导轨光杆可沿着其轴线方向与所述架板相对滑动。
可选的,所述胶量调节压块上开设置带有螺纹的开口,所述可伸缩胶量调节机构为胶量调节螺钉,通过所述带有螺纹的开口固定在所述胶量调节压块上。
可选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挂胶轴两端的内墙板、设置于挂胶轴轴端上位于内墙板外侧的外墙板和两端通过偏心轮固定于所述内墙板上的调整杆,所述外墙板与所述胶窗滚筒相对固定;转动所述调整杆时,所述偏心轮驱动所述内墙板相对所述外墙板转动,使所述挂胶轴和所述胶窗滚筒接触或分离。
可选的,所述内墙板与外墙板之间铰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刮胶刀片斜面上放置有侧隔板;在所述胶水分隔板边缘上设置有可沿着所述胶水分隔板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分区隔板固定块,通过所述分区隔板固定块上设置的固定机构,将所述侧隔板定位在指定位置。
可选的,所述侧隔板至少设有两个。
可选的,所述滑动机构为导向轮;所述导轨光杆固定于两侧的内、外墙板上,并卡装在所述导向轮的滑槽内;所述导轨光杆沿着其轴线方向与所述导向轮产生相对运动。
可选的,所述挂胶轴的一端伸出同侧的外墙板之外,在所述挂胶轴伸出的部分上,设置有传动机构,在所述同侧外墙板上设置有独立电机,当所述导轨光杆与所述架板相对滑动使得所述胶窗滚筒移出上胶工作面时,所述独立电机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转动使所述挂胶轴转速变慢。
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所述链轮。
可选的,所述刮胶刀片和所述侧隔板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上胶装置,采用分区上胶的方式,通过配置挂胶辊与胶窗滚筒的位置,从根本上克服了甩胶问题。同时,本发明提供的上胶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胶液泄露或干涸,控制胶量的大小,避免浪费;分区上胶装置可以对胶层、胶量有着更加精确的控制,从而抑制甩胶现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胶装置,对上胶的精度、胶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胶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胶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胶装置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量调节螺钉组装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胶装置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区上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印刷学院,未经北京印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33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