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户计算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02318.3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7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甘国忠;张代中;锺林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55 | 分类号: | 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靳春鹰;刘云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户 计算机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允许计算机用户依照不同的登录以使用同一个人计算机的计算机系统。
背景技术
典型的办公环境包括个人计算机与薄型用户计算机配置于客户端的位置。这些个人计算机与薄型用户计算机运行于网络上,其具有集中式系统以利储存、提供文档、文档分享、网络管理及各种行政服务。初始时,系统集中化所有与计算机相关联的磁盘储存装置,而用户操作他们的本地台式电脑的应用程序。最近,认识到保密性的益处、操作成本以及集中控制的普遍需求,在基于服务器计算(SBC)解决方案中,个人计算机与薄型用户计算机可以作为远程终端(RTs),其在服务器上操作应用程序。
为了提供一个人为操作的计算机接口,输入与输出装置的集合是必需的。这个集合通常会包括一个视频显示器、鼠标以及键盘。键盘与鼠标为用户接口,用于切换至计算机上或输入指令至计算机。或者,这个集合也包括额外的装置,例如扬声器、麦克风、软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以及额外的键盘装置。对于一个单一的用户计算机,所有的装置都包括在一个单一的集合中。对于多用户系统中,将有一个以上的集合,每一个集合提供给每一个用户。必须使用一些方法以确定这些多个集合的配置。
此外,为了增进在主机系统与客户端之间的通讯,其它的系统已经使用主机系统中的主CPU以提高远程终端的效能。薄型客户端与传统PC作为远程客户端已经做了这件工作。这种方法对于主机系统是有效的,其在一个时间只支持一个用户。然而,对于多用户系统,使用在主机的主CPU以提高任何一个用户的效能的方法具有显著的局限性。例如用于优化一个用户的主存储器与CPU周期,计算资源可能会降低支持其它用户的工作量的能力。
从一个单一的主机有效地支持多个用户可以降低成本。在一个典型的办公环境中,很少是每个人都在同一时间使用自己的计算机,同样地,很少是任何一个用户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中的所有计算资源。在一个分布式办公环境中,一个集中式多用户系统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频宽链路连接,以支持远程客户端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地点在其各自的时区的不同的工作时间。
基于服务器的计算,另一种方式来更有效地分配计算资源给多个用户,其中在服务器上操作应用程序只有远程客户端服务支持在用户终端。SBC允许主机系统可以动态地分配共享资源,例如内存和CPU周期,在一个多用户操作系统环境。SBC系统可以使用多用户操作系统、虚拟机(VM)、负载平衡以及其它手段等技术,基于一些标准给予不同用户存取不同级别的效能与资源。不同的优先级方案可用于分配SBC资源。SBC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安全性,集中的支持一组织,增强灾难恢复及工作连续性,以及降低数据存储的要求在整个组织中。Web服务器是一种类型的SBC,可以提供多用户平台给各种各样的客户,包括基于浏览器的客户端。
因此,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崭新的多用户计算机系统,无需额外的硬件提供给个人计算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户计算机系统,其中两用户可以依照不同的登录而使用相同的个人计算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户计算机系统,其中第二个人计算机可以为独立的虚拟计算机,其连接至显示器(或触控屏幕)、键盘与鼠标。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户计算机系统,其中无线连接实施于实体个人计算机与第二(虚拟)个人计算机之间,并且第二(虚拟)个人计算机无需额外的硬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用户计算机系统,包括:
主计算机具有第一无线模块、USB驱动程序、虚拟显示驱动程序、虚拟音频驱动程序以及用户模式应用程序;
至少一台虚拟计算机包括第二无线模块以用于沟通第一无线模块、连接接口、视频处理组件以及收发器;
第一无线模块、连接接口与收发器耦接视频处理组件;
USB驱动程序、虚拟显示驱动程序与虚拟音频驱动程序耦接用户模式应用程序,以驱动USB装置并使得虚拟影像/音频数据传送至至少一台虚拟计算机。
主计算机还包括显示卡耦接显示器,及声卡耦接该显示器。
虚拟计算机还包括内存,耦接视频处理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23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