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9334.1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0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志;王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张天舒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以其轻薄、辐射小等优点广受市场青睐,而且,随着市场需求逐渐向大尺寸、窄边框方向发展。
典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液晶层,液晶层设置在阵列基本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有效像素区(Active Area)。在靠近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周缘位置设有封胶框,用于密封液晶显示器。位于封胶框和有效像素区之间的区域为假面板(Panel Dummy)区,其将封框胶和有效像素区隔开。
在制作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由于成膜工艺使用的喷墨型聚酰亚胺的粘滞系数很低、流动性较好,而且面板周边各膜层形成的段差不均,从而不可避免的增大了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表面的取向膜周围不规则区的面积。
而且,为了获得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要求液晶具有较大的扩散区域,即要求滴下的液晶图案尽量向有效像素区的周边扩散,这容易造成液晶与封框胶相互污染,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显示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液晶取向层周边不规则区域的面积小,而且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液晶与封框胶相互污染。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一种液晶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和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有效像素区内,在靠近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 的周缘位置设有用于密封液晶面板的封框胶,在所述封框胶的内侧和所述有效像素区的外侧之间还设有沿所述封框胶周向方向设置的阻流组合单元,用以阻挡液体的流动。
其中,所述阻流组合单元包括至少两组阻流单元,而且,越靠近所述封框胶所述阻流单元在所述封框胶周向方向上的长度越长。
其中,所述阻流组合单元包括自所述有效像素区到所述封框胶依次排列的第一阻流单元、第二阻流单元和第三阻流单元,而且,所述第一阻流单元为沿封框胶周向方向设置的多个圆柱形凸起,所述第二阻流单元为沿封框胶周向方向设置的多个圆柱形凸起或椭圆形凸起,第三阻流单元为沿封框胶周向方向设置的多个长条形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阻流单元在所述封框胶周向方向的长度为1~10μm,间距为10~20μm。
其中,所述第二阻流单元在所述封框胶周向方向的长度为3~13μm,间距为7~17μm。
其中,所述第三阻流单元在所述封框胶周向方向的长度为10~20μm,间距为13~23μm。
其中,所述第一阻流单元与所述第二阻流单元之间的间距为5~15μm,所述第二阻流单元与所述第三阻流单元之间的间距为3~13μm。
其中,所述阻流组合单元包括至少两组阻流单元,而且,越靠近所述封框胶所述阻流单元在垂直于所述液晶面板方向上的高度越高。
其中,所述阻流组合单元包括自所述有效像素区到所述封框胶依次排列的第一阻流单元、第二阻流单元和第三阻流单元,而且,所述第一阻流单元的高度为0.2~0.5μm,所述第二阻流单元的高度为0.4~1.0μm,所述第三阻流单元的高度为0.8~2.0μ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液晶面板在封框胶的内侧和有效像素区的外侧之间设有沿封框胶周向方向设置的阻流组合单元,以阻挡液体的流动,即可以限制聚酰亚胺的流动,从而不仅减小取向膜周围不规则区的面积,以及可以阻挡液晶的流动,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液晶与封胶框的相互污染,进而改善液晶面板周边的不良显示;而且可以提升窄边框、大尺寸液晶 图案设计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液晶面板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彩膜基板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液晶面板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9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