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水氯化铝回收利用合成无水氯化铝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3742.6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9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晴;陈金帅;王元友;戴宏懿;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F7/58 | 分类号: | C01F7/58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化铝 回收 利用 合成 无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化工及有机催化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六水氯化铝回收利用 成无水氯化铝的 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六水氯化铝的处理以及无水氯化铝的制备上,主要有以下专利和方案:1、200510024452.4专利中:用醇类(所述的醇为C1-C4)作为脱水剂,将六水氯化铝的结合水脱离,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无水氯化铝。2、200510071521.7专利中:用氯气作为保护气体,加热让六水氯化铝失水,得到无水氯化铝。3、化工业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的《无机盐工业手册》第510页记载了铝氧粉-固定床法制备无水氯化铝的工艺。该工艺以氧铝粉为主要原料,用煤做还原剂,纸浆废液作粘合剂,氯气作氧化剂,在850-950℃环境下进行反应。
在以上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在固液分离过程中会存在残余醇类,而且氯化铝很容易吸潮,固液分离时将会出现吸潮现象。第二种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使用氯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且易产生环境污染。第三种方案为传统方案,存在高能耗及使用氯气等方面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六水氯化铝回收利用生成无水氯化铝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成无水氯化铝的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反应釜F1经三通导管S1及其上的螺旋夹K1至缓冲瓶A,缓冲瓶A经干燥管B至干燥瓶C,干燥瓶C连接反应釜F2,反应釜F2内连接有搅拌器D和回流柱H,回流柱H通过三通导管S2及其上的螺旋夹K4,其一端连接三通导管S3,三通导管S2的另一端连接收集瓶E,三通导管S2的上安装有K5,收集瓶E与三通导管S3连接,三通导管S3经螺旋夹K5连接泵G,泵G连接三通导管S4,三通导管S4其中一端连接到大气,由螺旋夹K3控制通断,另一端连接至三通导管S1,三通导管S4上有螺旋夹K2。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六水氯化铝回收利用生成无水氯化铝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技术步骤在于:
在干燥氯化氢的环境下,将六合氯化铝的反应釜温度升温到120-130℃,回流柱的温度控制在110-115℃,气体流量控制在1.0-1.5L/Min,反应回流6个小时。然后,将反应釜温度提高到150-160℃,柱子温度提高到120℃,将反应釜中的氯化铝升华至收集装置,得到无水氯化铝。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不使用氯气、易燃有机物,单位产品能耗低,产品纯度高,产生二次污染小,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与控制,氯化氢经干燥后可循环使用,既解决了工业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变废为宝。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具体结构及实施示意图。
其中,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如下:
缓冲瓶A、干燥管B、干燥瓶C、搅拌器D、收集瓶E、反应釜F1、反应釜F2,气泵G、回流柱H、螺旋夹K1、螺旋夹K2、螺旋夹K3、螺旋夹K4和螺旋夹K5、三通导管S1、三通导管S2、三通导管S3、三通导管S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思路是:
在干燥氯化氢的环境下,将六合氯化铝的反应釜温度升温到120-130℃,回流柱的温度控 制在110-115℃,气体流量控制在1.0-1.5L/Min,反应回流6个小时。然后,将反应釜温度提高到150-160℃,柱子温度提高到120-125℃,将反应釜中的氯化铝升华至收集装置。
下面是具体技术方案说明:
如图1所示:
反应釜F1连接三通导管S1,三通导管S1上安装有螺旋夹K1,三通导管S1连接缓冲瓶A,缓冲瓶A连接干燥管B,干燥管B连接干燥瓶C,干燥瓶C连接反应釜F2,反应釜F2内连接有搅拌器D和回流柱H,回流柱H通过三通导管S2的一端连接三通导管S3,三通导管S2上装有螺旋夹K4,三通导管S2的另一端连接收集瓶E,三通导管S2的上安装有螺旋夹K5,收集瓶E与三通导管S3连接,三通导管S3上安装有螺旋夹K5,三通导管S3连接气泵G,泵G连接三通导管S4,三通导管S4一端连接到大气,由螺旋夹K3控制通断,另一端连接至三通导管S1,三通导管S4上安装有螺旋夹K2。图中的连接方式全部采用玻璃导管连接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37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