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湿法浸渍贝斯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1331.3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施凌山;马兴元;牛建民;张晓镭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可利达合成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14 | 分类号: | D06N3/14;D06M15/56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3663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聚氨酯 合成革 湿法 浸渍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合成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湿法浸渍贝斯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革是模拟天然皮革的组织结构和使用性能,并可作为天然皮革代用品的复合材料。通常以无纺布模拟网状层,以微孔聚氨酯涂层模拟粒面层,所得到的合成革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皮革,广泛用于制作鞋、靴、箱包和球类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人造革合成革规模以上企业(新的划分标准:年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企业)495家,产量241万吨,增长9.57%;工业生产总值925.35亿元,增长29.55%;利税69.85亿元,增长32.12%;利润总额47.86亿元,增长36.15%。总体来看,在大的经济环境复苏的情况下,我国聚氨酯合成革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贝斯在合成革工业中指半成品,利用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湿法浸渍贝斯,通过后续常规的加工工艺,即可生产各类合成革产品。
目前,聚氨酯合成革湿法浸渍贝斯的生产主要采用溶剂型的生产工艺,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非织造布→浸渍→凝固→水洗→挤水→干燥→浸渍贝斯。这种生产首先让非织造布浸渍以溶剂型聚氨酯(是PU吗?)为主要成分的浸渍液,然后进入二甲基甲酰胺(DMF)和H2O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凝固液中,由于溶剂型PU与H2O的不相容、而DMF和H2O的无限制的互溶,使得溶剂型PU/DMF体系由于H2O的存在,DMF与H2O之间相互置换,使得DMF被H2O 萃取出来,最终使得溶剂型PU形成微孔填充体,填充在非织造布中,从而得到溶剂型聚氨酯湿法浸渍贝斯。这种生产方法会产生两个重大的问题,其一是采用了DMF做溶剂,加工过程会造成DMF的溶剂污染;其二是H2O并不能完全的置换聚氨酯中的DMF,会引起产品的DMF残留,最终造成产品安全问题。
依据上述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湿法贝斯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存在着严重的MDF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非清洁的生产过程,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所得到的聚氨酯合成革中容易出现DMF的残留引起产品安全问题。所以,开发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友好型的聚氨酯合成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对于合成革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友好型聚氨酯合成革生产技术的研发,目前研究是最多的是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技术。对于目前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湿法浸渍贝斯的生产来说,就是采用水性的聚氨酯代替溶剂型聚氨酯,生产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湿法浸渍贝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湿法浸渍贝斯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目前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湿法浸渍贝斯生产中产生的DMF污染问题和合成革产品中DMF的残留引起的产品安全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浸渍液的制备:
按质量份数依次将10~50份固含量为30%的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5~15份填料、10~45份水混合均匀得浸渍液;
2)凝固液的制备:
按质量份数依次将5~10份破乳交联剂和80~90份水混合搅拌使破乳交联剂溶解,即得凝固液;
3)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湿法浸渍贝斯的生产:
首先,将非织造布通过浸渍槽,用浸渍液浸透,再通过一对轧辊,挤出非织造布中的部分浸渍液,控制非织造布中浸渍液的含量为非织造布重量的30%~90%;
然后,带有浸渍液的非织造布通过盛有凝固液的凝固槽,凝固液使水性聚氨酯破乳凝固后和填料一起形成多孔性的填充物,填充在非织造布中;
最后,通过水洗、挤水和干燥得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湿法浸渍贝斯。
所述的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采用亲水性基团为羧酸根或磺酸根的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
所述的填料为粒径大于400目的轻质碳酸钙、木质粉、硅藻土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破乳交联剂为硫酸铝、十二水硫酸铝钾、氯化铝、碱式甲酸铝、碱式醋酸铝、硫酸锆、氯化锆、硝酸锆、硫酸钛、氯化铁、硫酸铁、硫酸铬、碱式硫酸铬或甲酸铬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步骤3中浸渍液温度为20~45℃,凝固液温度为20~60℃,水洗至pH为6~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可利达合成纤维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可利达合成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1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