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市政污水管网的带压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7515.2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7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曹尚兵;肖伟华;李海红;赵勇;鲍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市政 污水 管网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城市市政污水管网的带压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管网变得更加不堪重负。因此城市污水管网的监测越来越重要。
现有的市政污水管网带压监测方案,主要是在主干网的部分检查井中安装液位计等监测设备来监测井的液位,再根据与此检查井相连接管道的埋深和管径来确定管道是否被阻塞或是满溢。
城市市政污水管网数量庞大,在每条管线上都安装监测设备显然在经济上不可行,因此一般只能选取部分管线节点(一半是主干管路)加以监测。
这种监测方法只能针对部分主干管道的带压监测,并不能对于整个管网所有管道进行有效的带压监测。基于零散点位的液位计监测,只能识别监测点位处管段的带压情况,然而对整体管网系统的带压情况缺乏全面的掌握,导致局部地区出现事故时完全无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监测效果更好的城市市政污水管网的带压监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市政污水管网的带压监测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城市市政污水管网图;
步骤2、将各个区域的污水排水量标注在所述城市市政污水管网图上以获取污水荷载空间分布图;
步骤3、根据标注后的所述城市市政污水管网图选定监测点;
步骤4、根据在典型小区的出水口监测点位的流量监测数据,识别出典型小区的排放过程形态参数;
步骤5、获取城市市政污水管网流体动力学模型,并对城市市政污水管网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进行识别;
步骤6、根据建立的管网建立管网流体力学模型及识别的参数,得到城市市政管网带压管道的总长度和空间分布。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建立的管网流体力学模型来获取得到城市市政管网带压管道的总长度和空间分布,这样可以对各个带压管路的状态和位置进行实时监测,以提高监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城市市政污水管网的带压监测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城市市政污水管网图;
该步骤中包括:
步骤11、获取城市市政污水管网分布及管网属性;其中所述管网属性包括检查井属性数据和管道属性数据;
步骤12、根据所述管网属性将城市影像图中建筑物图层的建筑物空间位置逐个离散化划分排水区,并将城市影像图与排水区叠加以形成排水区图;
步骤13、根据排水区内的管道属性数据以确定排水区中的城市市政污水管网的支管,以及支管的上下游高程以确定该支管的污水流向,并确定排水区污水流入的检查井,以建立每一排水区与检查井的对应关系;
步骤14、针对所有排水区与检查井的对应关系形成完整的城市市政污水管网图。
步骤2、将各个区域的污水排水量标注在所述城市市政污水管网图上以获取污水荷载空间分布图;
该步骤中包括:
步骤21、根据污水厂日处理的污水总量,扣除城市工业排水大户排水量;
步骤22、依据城市建筑面积密度分布图或者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将污水荷载进行空间展布;
步骤23、结合排水大户空间位置以及排水量,标注在步骤14的城市市政污水管网图上以得到污水荷载空间分布图;其中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污水荷载空间分布图中每个排水区的污水量:
QC=1000000·(QT-QE)·SC·BD/BT
其中:
QC:排水区污水量;QT:污水厂日处理的污水总量;QE:城市工业排水大户排水量;SC:排水区面积;BD:排水区内建筑面积密度;BT:城市建筑总面积。
步骤3、根据标注后的所述城市市政污水管网图选定监测点;
该步骤中包括:
步骤31、依据污水荷载空间分布,反演污水主干管各段的流量变化,并获取所有导致主干管流量变化超过30%的支管处作为备选点;
步骤32、获取城市典型小区的污水出水口处作为备选点;
步骤33、从备选点中找出水利特征、安全特征、通讯条件符合预设条件的建立监测点。
其中,所述步骤33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滤机快速排液滤板
- 下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省力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