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4764.6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0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由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Q21/00 | 分类号: | H01Q21/00;H01Q5/01;H01Q2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以2011年10月12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1-224789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该基础申请的内容全部援引于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以多个谐振频率使圆极化波(circular polarization)成为可能的天线。
发明内容
搭载了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便携式终端和汽车导航等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正在普及。由于ETC(Electronic TollCollection System:电子收费系统)的普及,在汽车导航系统中,正在寻求能够与GPS和ETC的多频的圆极化波对应的车载用天线的开发。进一步地,不仅是汽车导航系统,也正在寻求能够在便携式电话、数码照相机、PDA、手表等小型的便携式终端的框体中内置的圆极化波天线的开发。在JP特开2011-03567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能够以多个频率进行小型轻量化且增益大的小型多频天线,但是该天线是直线极化波用,不能与圆极化波对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多个谐振频率使圆极化波成为可能的天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制造简单的薄型、轻量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
本发明的天线包括第一和第二多频天线,该第一和第二多频天线分别具备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配置为大致镜像对称的构成,所述第一天线具有多个谐振频率,并且包括: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第一天线导体;串联电路,其由第一电感器和第一电容器组成,并且将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一天线导体进行连接;以及第二电感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导体连接,所述第二天线具有多个谐振频率,并且包括: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第二天线导体;串联电路,其由第三电感器和第二电容器组成,并且将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天线导体进行连接;以及第四电感器,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线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多频天线和所述第二多频天线按照具有不足90度的规定角度的方式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多频天线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多频天线的中心点重叠,且所述第一多频天线的第四电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多频天线的第四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
附图说明
结合以下附图来考虑以下的详细记述,以更深地理解本申请。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仰视图。
图3是构成图1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多频天线的立体图。
图4是构成图1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多频天线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多频天线的等效电路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多频天线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等效电路的整体的图。
图8A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发送时的构成的输入输出端子部分的放大图。
图8B是表示图1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接收时的构成的输入输出端子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仰视图。
图11是表示图9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等效电路的整体的图。
图12A是表示图9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发送时的构成的输入输出端子部分的放大图。
图12B是表示图9所示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的接收时的构成的输入输出端子部分的放大图。
图13A、图13B、图13C是表示使图11所示的各元件的值变化时的相位差φ的变化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100。
参照图1~8,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多频圆极化波天线100的构成。另外,图中的X、Y、Z轴在各图中表示公共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未经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4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塑剂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芳烷基水杨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