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废弃铁镍钴合金中回收钴、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0552.0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2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聂祚仁;席晓丽;马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3/08;C22B3/44;C25C1/08;C22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铁镍钴 合金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铁镍钴合金回收利用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配合-沉淀”体系从钴镍铁废合金中回收钴、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钴、镍是贵重的有色金属,在国防、航天、原子能、化工、电子等高科技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钴镍原料除了原生矿物还包括大量的废弃铁镍钴合金,如报废的机器、废旧电池、失效催化剂、废功能合金、冶炼废渣等。废弃铁镍钴合金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镍和钴,对其进行处理回收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废弃铁镍钴合金的主要来源是废可伐合金电子元件、废高磁合金钢和废镍催化剂等,其常用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有价金属的酸性浸出,2) 浸出溶液的沉淀除铁,3) 净化后的钴镍溶液萃取分离,4) 反萃、沉淀分别得到钴镍化合物,5) 进一步煅烧、氢气还原得到钴粉、镍粉。该处理流程的关键步骤是除铁和钴镍分离。由于钴镍性质相近,一般采用M2EHPA、Cyanex272、Lix84、P204、P507等对其进行萃取分离,即上述流程中的步骤3)。虽然萃取往往能实现良好的分离效果,但萃取操作涉及多种有机试剂且操作繁琐,如能采用常规的沉淀法实现除铁与钴、镍分离,即可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小环境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常用回收流程的繁琐,提供一种简单地从废弃铁镍钴合金中分离钴、镍的工艺方法。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配合-沉淀”体系从废弃铁镍钴合金中回收钴、镍的方法,一种从废弃铁镍钴合金中回收钴、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步骤包括:
1)用硫酸和双氧水对废弃铁镍钴合金进行酸浸;
2)利用配合剂和沉淀剂构成“配合-沉淀”体系作用于酸浸得到的主金属为铁、镍、钴的浸出液,分步沉淀分离铁和钴,获得钴化合物:主金属为铁、镍、钴的浸出液放入反应槽中先加入配合剂,所述配合剂加入量为溶液中镍物质的量的1~2倍,且调整pH=3~4搅拌反应1~3h,得到固液混合物。将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的铁沉淀物弃去,将滤液中加入沉淀剂,沉淀剂加入量为溶液中钴物质的量的1~3倍,且调节pH=9~11,搅拌反应1~3h,得到固液混合物,将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分离,得到钴沉淀物和镍配合溶液。
3)分离铁和钴后得到镍配合溶液,通过直接电解获得金属镍。
进一步,所述步骤2)所涉及的废弃铁镍钴合金是一种废可伐合金电子元件,其铁镍钴含量分别为Fe54%、Co18%、Ni28%。
进一步,所述步骤2)所用配合剂为OH-、NH3、C2N2H8、中的一种或几种,沉淀剂为CO32-。
进一步,所述步骤3) 电解的电解液pH=9~11,电流密度为100~300A/m2。
进一步,所述步骤3) 电解后的电解贫液返回步骤2) 的反应槽中继续作为配合剂使用。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把废弃铁镍钴合金(主要成分为Fe54%、Co18%、Ni28%)加入2.5mol/L的硫酸浸出,控制液固比为10~20,同时在浸出液中添加5%液体体积的双氧水(30%),控制温度65~85℃,搅拌速度为800r/min,浸出时间为2~4h,获得含主金属为镍钴铁的浸出液;
2.在理论预测的指导下,选择OH-、NH3、C2N2H8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配合剂,选择CO32-为沉淀剂,按照溶液中镍物质的量的1~3倍、溶液中钴物质的量的1~2倍加入配合剂和沉淀剂,构成“配合-沉淀”体系,作用于酸性浸出液中,在室温范围调节pH=3~4,沉淀分离铁,再调节pH=9~11沉淀分离钴,实现铁和钴分步分离,获得钴化合物;
3.分离铁和钴后得到镍配合溶液,将镍配合溶液导入封闭电解槽进行直流电解,以不溶铅板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控制阴极电流密度为100~300A/m2,在阴极电沉积得到金属镍。电解贫液经过配料补充返回沉淀配合工序,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0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