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接触器动触头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7205.2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1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潘祥元;戴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长征电器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H01H49/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黄乙轶 |
地址: | 3256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接触器 动触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交流接触器动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一体成型的触板(1),触板(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导弧角(2)和触点(3),两侧导弧角(2)对称分布于触板(1)的两侧面,两侧触点(3)对称焊接于触板(1)的底面,两侧导弧角(2)分别具有与两侧触板(1)侧面轮廓相贴合的接触面(a),其中每侧导弧角(2)的两端末端和中心分别固定在触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每侧导弧角(2)的两端末端均具有开槽(b),开槽(b)上部具有下压面(b1)和凸齿(b2),下压面(b1)与触板(1)顶面位于同一水平方向的平面,凸齿(b2)向下突出设置,开槽(b)下部具有上压面(b3),上压面(b3)为相对下压面(b1)倾斜的斜面并与下压面(b1)相交,触板(1)具有与导弧角(2)开槽(b)轮廓相贴合的脊突(c),该脊突(c)具有开口向上与凸齿(b2)抵接配合的齿槽(c2)、与下压面(b1)抵接配合的上顶面(c1)以及与上压面(b3)抵接配合的下顶面(c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动触头,其特征在于:导弧角(2)的接触面(a)底部与触板(1)侧面下缘相对齐,触点(3)具有同时接触触板(1)侧面下缘和导弧角(2)接触面(a)底部的外缘(d)。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每侧导弧角(2)的中心与触板(1)侧面固定铆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每侧导弧角(2)的中心与触板(1)侧面固定铆接。
6.一种交流接触器动触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I)、加工成型触板(1):在触板(1)的两侧面分别加工出铆接柱,在触板(1)的四角分别加工出具有与触板(1)顶面位于同一水平方向平面的上顶面(c1)、相对上顶面(c1)倾斜并与上顶面(c1)相交的下顶面(c3)以及开口向上的齿槽(c2)的脊突(c);
(II)、加工成型两个导弧角(2):在导弧角(2)的两端末端分别加工出上部具有下压面(b1)和凸齿(b2)、下部具有上压面(b3)的开槽(b),凸齿(b2)向下突出设置,下压面(b1)和上压面(b3)相交且形成的夹角大于触板(1)脊突(c)上顶面(c1)和下顶面(c3)之间形成的夹角,在导弧角(2)的中心加工出铆接孔,最后将导弧角(2)挤压形变成与触板(1)侧面轮廓相一致的外形;
(III)、将加工好的两侧导弧角(2)套在触板(1)两端,再把组装好的半成品进行冲压,从侧方和上方向着触板(1)挤压导弧角(2),导弧角(2)中的开槽(b)逐渐合拢,四个脊突(c)分别被侧向推入对应的开槽(b)的同时导弧角(2)上面的凸齿(b2)向下压入触板(1)脊突(c)的齿槽(c2)中,然后将触板(1)的铆接柱固定铆接在导弧角(2)铆接孔之中;
(IV)、将外缘(d)可与接触触板(1)侧面下缘和导弧角(2)接触面(a)底部同时接触的触点(3)放置在触板(1)底面,用焊剂将触点(3)焊接在触板(1)底面;
(V)、将组装好的上述产品放入镀银槽进行纯银电镀,然后清洗、烘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动触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V)是先将银合金焊剂放在触板(1)两端底面,再把触点(3)放在银合金焊剂上,通过钎焊机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长征电器开关厂,未经乐清市长征电器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72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Ka波段双反射式圆极化一维360°覆盖天线
- 下一篇:变压器铁芯铁轭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