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智能耳机的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6722.8 | 申请日: | 2012-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6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高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3 | 分类号: | H04M1/03;H04M1/725;H04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智能 耳机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手机专用的耳机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 手机智能耳机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谁能掌握信息,谁就能拥有机会。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一来,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983年,第一台手机诞生,2004年3G网络出现,在最近20年来,手机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渐渐由原来的固定通话变为移动方式。手机的迅猛发展,同样是现代社会快速化不可忽视的一个指标,它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的方便。
手机耳机作为手机的一个配件,具有通话、自动接通、听音乐等功能。手机耳机大体上有耳机、耳塞、耳挂和骨传导耳机。根据需求的不断发展,手机可以分为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开放式,它们根据对音效的不同要求和应用的领域不同而具备不同的特点。
虽然,现在耳机已经变得非常高端,例如可控音量耳机、无线耳机等等,但是我们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双手不方便接电话的时候,例如开车,工作,所以一般会用到线控耳机。但是有时候手机放在口袋或者包中,有来电时,如果我们还拿出手机看是谁的来电很是麻烦,但是如果不看就接听的话,由于种种原因听不出对方的声音而去问他们是谁时可能会有点尴尬。比如在听音乐的时候,有来电就不能够知道打来电话的是谁,这是很不方便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手机智能耳机的设计方法,使得我们在使用耳机的时候,能看到来电显示和短信提醒,并可以直接用声音决定是否接通电话,从而不用动手机,就能决定是否接通或者查看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发明简单易行,在原来有线耳机的基础上,增加微型显示屏和微型智能控制装置,即可完成该发明要求。如图1,其中1为手机、2为手机线,3为微型显示屏,4为微型智能控制装置,5为耳麦。
方案一,在原来有线耳机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一个显示屏3,所用显示屏3为微小型,能够显示当前耳机5和手机1的信息,在听音乐的时候显示歌曲信息,在打电话的时候显示来电信息,在看短信的时候显示短信信息,最主要的是在听音乐的时候如果有来电后者短信,能够看到来电信息或者短信信息。另外,我们在显示屏3上装置一个按钮,能够直接接通、挂断电话和查看短信息,短信滚动显示。
方案二,一般的耳机话筒都是位于夹子上的,本发明在这里不仅要装置麦克5,还要装置一个智能控制装置4。该装置要完成的任务是:一旦在不方便用手接电话的时候,手机1首先将信息传给耳机5,在显示屏3上显示出来,我们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还没有反应,那么将自动转入该智能控制装置4。该装置能够把显示屏显示的信息完整的转化成声音信息,并通过耳机5转述给使用者,使用者了解到来电内容后,自己决定是否接电话,如果接则发出声音:“接通”,否则“挂掉”,当然这个语言的具体内容可以自行输入设定。同样,如果是短信,也可以由该智能控制装置4转化成声音并输送给使用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这种手机智能耳机使得人们在使用耳机且不方便拿出电话的情况下,能看到来电显示和短信提醒,并可以直接用声音决定是否接通电话,从而不用动手机,就能决定是否接通或者查看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很好地消除了开车、会场等不方便接电话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耳机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发明简单易行,在原来有线耳机的基础上,增加微型显示屏和微型智能控制装置,即可完成该发明要求(如图1,其中1为手机、2为手机线,3为微型显示屏,4为微型智能控制装置,5为耳麦)。
实施例:
方案一,在原来有线耳机2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一个显示屏3,所用显示屏3为微小型,能够显示当前耳机和手机的信息,在听音乐的时候显示歌曲信息,在打电话的时候显示来电信息,在看短信的时候显示短信信息,最主要的是在听音乐的时候如果有来电或者短信,能够看到来电信息或者短信信息。另外,我们在显示屏3上装置一个按钮,能够直接接通、挂断电话和查看短息,短信滚动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7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