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4914.5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5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时国忠;常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时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环境污染 综合治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甲醛、苯、氨和TVOC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环境污染治理工法。
背景技术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有害物质进入室内空气环境,呈现足够的浓度,持续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健康。
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于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主要来源于装修装饰材料和家具两部分。室内气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①建筑材料中的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②装修材料及新的组合家具;③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油漆、涂料、粘合剂、壁纸、地毯、木器漆、粘胶剂等;④冬季施工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土防冻剂、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强剂。
随着全装修住宅的逐步普及,室内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室内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治理室内环境污染的方法,现列举如下:
1、室内通风和植物净化法:通风换气有着利于室内污染物的排放,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让装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早释放,使得室内清新空气等特点;很多观赏性叶植物对于室内污染物有较好的吸收效果,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是该方法只用于污染较轻的场合,而且当植物达到吸附饱和时,还有可能成为第二污染源。
2、物理吸附方法:物理吸附方法主要利用某些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室内污染物从而达到去除有害污染的目的。它具有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对低浓度有害气体比较有效。但是物理吸附的吸附速率慢,对于新装修的室内污染物去除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吸附剂也需要定时更换。
3、采用催化技术的方法:催化技术是以催化为主,结合超微过滤,从而保证在常温常压下使多种室内污染气体分解成无害无味物质,由单纯的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具有能耗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但是采用催化技术需要纳米TiO2和紫外光照射,存在经济和技术的局限性,一般办公区或者居民区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4、采用材料封闭技术的方法:该方法制造出的封闭剂可涂刷于未经油漆处理的家具内壁板和人造板,以减少各种人造板中有害气体的释放,但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忽略了其他室内污染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室内装饰装修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5、光触媒治理方法:光触媒在吸收太阳光或照明光源中的紫外线后,在紫外线能量的激发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面形成强氧化性的氢氧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把空气中游离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净化空气、杀菌、除臭等目的。但是,光触媒受到光照条件的限制,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生产成本高,市场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光触媒作为一种被动的除污染方式,其产生的羟基和负氧离子降解污染物的速度只有大于污染物自身挥发速度的时候才会起效果,人体也同时在吸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同样有害。
6、采用空气净化机的方法:空气净化机主要由过滤器、吸附剂、负离子发生器、光催化系统等功能组件组合而成,主要采用过滤、氧化、催化、吸附等原理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成分进行清除。但是空气净化机只能被动的解决已挥发出的气态污染物,而以半液态、半固态藏于物体内部的污染物分子还在不断的挥发为气态,这样空气净化机不但投入成本高,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室内有机污染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居住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与此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和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开发快速、有效、经济、通用的室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法,解决由于室内装修引起的室内甲醛、苯、氨、TVOC等污染物的超标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室内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a.蒸:使用高温蒸汽机对室内物体进行喷扫,喷扫时加入5%~50%重量百分比的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溶液;
b.擦:将重量百分比为1%~50%的醋酸溶液擦拭至室内有油漆的地方;
c.喷:①将含有活性胺基的甲醛治理液喷于室内物体表面;
②将VOC稳定液喷于室内物体表面;
③将负氧离子发生剂喷于室内物体表面;
④将除味剂喷于室内物体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时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时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4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