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补焊自动点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2959.9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崔春永;谢振环;李忠新;杨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1;B23K11/36;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发动机舱 自动 点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点焊装置,尤其适用于对汽车发动机舱的补焊作业,属于金属焊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舱在焊装生产线上焊装后,还要对机舱的特殊部位进行补焊作业。目前对发动机舱的补焊一般采用人工点焊的方式,其操作步骤为:首先用吊具将机舱从焊装线体内吊出并停放在半空中,然后根据焊装生产节拍的要求,由两名焊接操作人员分别对位于工件左右侧的三处补焊点进行点焊,补焊完毕后,将机舱放在工装车上推走。上述补焊方式虽然补焊点数少,但需要两人同时作业,存在着工作效率低的弊病,同时由于补焊工件悬挂在半空中,机舱位置较低,操作人员需弯腰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着安全生产方面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实用性强、性能稳定、制造成本低、能提高补焊工作效率、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的汽车发动机舱补焊自动点焊装置。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补焊自动点焊装置,它包括执行机构、焊机安装座和周转车,所述执行机构由固定在焊机安装座左右端的两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均包括驱动气缸、焊钳臂、压头臂、连接块和支撑板,所述驱动气缸缸体与压头臂下端铰接,其伸缩杆端部与焊钳臂铰接,在焊钳臂和压头臂工作端面嵌装电极头,所述连接块包括固定在支撑板左右端的两部分,它们分别与焊钳臂和压头臂铰接,所述支撑板固定在焊机安装座上。
上述汽车发动机舱补焊自动点焊装置,所述焊机安装座包括底板、前后位置调节机构和上下位置调节机构,所述底板固定在周转车上,所述前后位置调节机构由前后移动滑轨、前后移动平台、前后移动气缸和角座组成,所述前后移动滑轨固定在底板两端,所述前后移动平台与前后移动滑轨配装,在前后移动平台中间位置固定安装角座,所述角座与前后移动气缸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前后移动气缸固定在底板上。
上述汽车发动机舱补焊自动点焊装置,所述上下位置调节机构由支撑架、上下移动滑轨、上下移动平台、上下移动气缸和举升座组成,所述支撑架包括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它们固定在前后移动平台上,所述上下移动滑轨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上下移动平台与上下移动滑轨配装,在上下移动平台中间位置安装举升座,在上下移动平台的背面设有执行机构安装凸台,所述执行机构安装凸台左右对称布置,所述举升座与上下移动气缸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上下移动气缸固定在前后移动平台上。
上述汽车发动机舱补焊自动点焊装置,所述周转车上设有工件固定装置,所述工件固定装置与汽车发动机舱形状匹配,在周转车底部四角位置处设置脚轮。
本发明在焊装工件与周转车上的工件固定装置装配后开始自动焊接,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本发明通过焊机安装座上的前后位置调节机构和上下位置调节机构对执行机构位置进行调整,满足了工件不同补焊点的焊接要求;本发明执行机构焊钳臂和压头臂形状与焊装工件匹配,避免了执行机构升起时焊钳臂与制件不规则外壁干涉而造成的焊接品质不良问题;由于汽车发动机舱在补焊工序中焊点数目少,本发明取消了水冷却机构,降低了制造成本。总之,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性能稳定、制造成本低的特点,能显著提高汽车发动机舱补焊的工作效率,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了焊装生产的节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周转车结构示意图;
图3是焊机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前后位置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下位置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执行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周转车,1-1、工件固定装置,1-2、脚轮,2、焊机安装座,2-1、前后位置调节机构,2-1-1、前后移动滑轨,2-1-2、前后移动平台,2-1-3、前后移动气缸,2-1-4、角座,2-2-1、支撑架,2-2-2、上下移动滑轨,2-2-3、上下移动平台,2-2-4、上下移动气缸,2-2-5、举升座,2-2-6、执行机构安装凸台,3、执行机构,3-1、驱动气缸,3-2、驱动气缸安装座,3-3、连接块,3-4、销轴,3-5、压头臂,3-6、电极头,3-7、焊钳臂,3-8、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2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