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6399.6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2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董愚;郭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需求响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03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插座,尤其是一种带有微处理机的电插座,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将采集的电能数据传输到互联网,同时具备过电流过电压保护功能,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电源插座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密切的关系。居民搬进新居后,普遍反映电源插座数量太少,使用极不方便,造成住户私拉乱接电源线和加装插座接线板,常常引起人身电击和电气火灾事故,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所以,电源插座的设计也是评价住宅电气设计的重要依据。
目前,正常的插座就是为电力设备提供电力接口,而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老化,而设备不能做到实时的检查,用电设备的耗电增加,以及可能存在的设备老化以及安全隐患往往不能及时发现。现有的插座安全隐患较大,在发生危险情况时,不能有效的切断电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智能插座。带有微处理机的电插座,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将采集的电能数据传输到互联网,同时具备过电流过电压保护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插座,包括插座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插座本体上的电能传感模块、处理器和通信模块,所述的电能传感模块作为智能插座的信号采集端与插座本体中火线、零线的电信号端相连,电能传感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处理器的通信信号端与通信模块相连,通信模块与远程控制中心的控制器进行通信。
本发明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的存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电能传感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存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本发明还包括断电装置,所述的断电装置与处理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处理器通过断电装置控制插座本体中火线、零线的断路。
本发明还包括设置于插座本体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本发明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为智能插座的各模块供电。
本发明的通信模块为RS485通信模块或者、RS232通信模块、载波通信模块或无线通信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物联网环境下的无线智能插座设计方案,除了使其拥有传统电源插座功能外,同时具有无线通信能力、耗电量感知能力以及自动通断能力。在物联网环境下,智能插座将各个电器的耗电量信息实时反馈给用户,此外,智能插座具有的网络自组织特性,使其对用户完全透明,用户在实际使用中,无论是在外观还是操作上,都完全无需改变原有的使用习惯.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实时以及历史用电情况,及电能质量等数据,同时在发生火灾等情况时,可以迅速找到火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插座,包括插座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插座本体上的电能传感模块、处理器和通信模块,所述的电能传感模块作为智能插座的信号采集端与插座本体中火线、零线的电信号端相连,电能传感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处理器的通信信号端与通信模块相连,通信模块与远程控制中心的控制器进行通信。
本发明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的存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电能传感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存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本发明还包括断电装置,所述的断电装置与处理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处理器通过断电装置控制插座本体中火线、零线的断路。
本发明还包括设置于插座本体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本发明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为智能插座的各模块供电。
本发明的通信模块为RS485通信模块或者、RS232通信模块、载波通信模块或无线通信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需求响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需求响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63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