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烧菱镁石粉用于回收镍钴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5892.6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远;曹国华;和润秀;李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银亿科技矿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4 | 分类号: | C22B3/44;C22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62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烧菱镁石粉 用于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轻烧菱镁石粉用于从红土镍矿硫酸浸出体系中回收镍钴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红土镍矿湿法冶金中,通常用硫酸做浸出剂,矿石中的镍、钴、铁、铜、锌、铬、锰同时被浸出,硅也相应的少部分被溶解。一般是在pH3.8左右,将铁、铜、铬以及大部分硅、铝除去,过滤所得渣称为一次渣(此渣中和到pH7.0送尾矿库堆存或深海填埋),接着进行二次除杂,将溶液pH提到5.2~5.5,深度除去少量铁和铝、硅,以保证后续工序的正常生产,此二次渣的量虽不多,但含镍钴量很高(约占镍量的10%~13%),因此这二次除杂渣返回到浸出后的酸性矿浆中去回收镍钴。
上述两次中和除杂过程,自有酸浸工艺以来,一直到今天,全球的高压酸浸厂,常压酸浸厂,无一不以钙系原料作中和除杂剂,包括石灰石浆、石灰乳、电石渣、珊瑚石等。但是经过60年来的经历(以世界第一个高压酸浸厂,古巴毛阿湾的加压酸浸厂算起),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节水、减渣的呼声日益高涨,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及压力增大!因此,国内外有识之士已提出用氧化镁取代钙系中和除杂剂,以达到减渣节水的要求。
Ca(OH)2+H2SO4=CaSO4·2H2O↓ 产生大量沉渣
MgO+H2SO4=MgSO4+H2O 不产生沉渣
很明显用氧化镁作中和除杂剂的减渣效果是明显的!
由于石灰乳是强碱,使用时其浓度必须很低,一般≤150g/L。需用大量的水。
氧化镁是弱碱,使用时其浓度可以大大高于石灰乳浓度,可以减少用水量与废水处理量,提高沉镍前液中的镍浓度。
对生产操作的影响,硫酸钙对工艺管网、泵阀乃至设备(如浓密机等)引起的结垢,堵塞所导致的麻烦是众所周知的。
氧化镁用于红土镍矿中回收镍钴的专利申请的案例有不少。
WO2006/069416 CN101094926A名为“从树脂洗出液提取镍和钴”中就使用氧化镁浆液中和萃余液。
WO2007/035978 CN101273146A名为“常压酸浸红土矿石的方法”中就使用了MgO、Mg(OH)2和MgCO3用中和剂,在该专利中,所述的MgO、Mg(OH)2、MgCO3是由硫酸镁还原煅烧生成的MgO、Mg(OH)2和MgCO3。
WO2009/146518A1名为“在浸出红土镍矿中回收镁和硫”的专利所述的氧化镁中和剂与WO2007/035978一样,是由硫酸镁热分解而制得的氧化镁。
但无论是购买的氧化镁产品还是方案过程回收制得的氧化镁成本都较高。
CN200910113991.3名为“从红土镍矿回收镍钴镁铁硅的方法”该专利中公开了使用菱镁矿粉作中和剂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菱镁矿粉是一种未经处理的天然碳酸镁矿物,实际上,菱镁矿粉作为中和剂使用在与酸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泡沫,影响实际操作的进行。
发明内容
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红土镍矿硫酸浸出体系中不产出额外废渣、不堵塞工艺管网、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的中和剂。
本发明所述的轻烧菱镁石粉,特指由天然的菱镁矿石,不加任何化学物质,不经过任何化学反应过程,经物理方法轻烧所得,在工业上,轻烧菱镁石粉主要用于造纸、化工、建材、橡胶、陶瓷、畜牧、及制造镁砂的用途,而本发明将其用于一种新的用途——从红土镍矿硫酸浸出体系中回收镍钴。与将硫酸镁加工处理所获得的氧化镁,以及由化工厂出售的活性氧化镁,轻质氧化镁是不同的,本发明所指轻烧菱镁石粉是一种易得的价格低廉的含有氧化镁成分的矿物质。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以下方案实现的:
轻烧菱镁石粉用于红土镍矿湿法冶炼中回收镍钴的用途。
上述的轻烧菱镁石粉是由天然菱镁矿经焙烧方法制取的,其成份主要为氧化镁其中还含有少量碳酸镁。
根据上述的用途,所述的轻烧菱镁石粉用于包括红土镍矿的浸出过程、初步除杂过程、和精炼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银亿科技矿冶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银亿科技矿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5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