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实验与探测的可控考古遗址复建模型试验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2523.1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9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铁付德;焦南峰;段清波;陈建立;李延祥;胥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主分类号: | G01V13/00 | 分类号: | G01V1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1000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实验 探测 可控 考古 遗址 复建 模型 试验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型,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实验与探测的可控考古遗址复建模型试验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中国,考古勘探所用的还是传统工具“洛阳铲”,它不仅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仍还将继续沿用。但是使用“洛阳铲”勘探也同时存在着诸多缺陷:探查速度慢,探测深度较浅,费工费时费钱,如不慎还会对地下文物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早在上世纪50年代,探测帝王陵这样埋藏深度大、内容丰富的遗存时就开始使用地球物理方法(简称物探)进行勘察。在上世纪80年代,勘察秦始皇陵、秦都雍城、周原等遗存时也都使用过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但受资金和当时设备、方法、技术水平等的限制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物探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参数探测地下不均匀体的方法。不均匀体是与周围土层或岩层在密度、磁性、导电性、波的传播特性、放射性和导热性等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同的目标物。物探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它能在远离目标物的地方,穿过土层或岩层探测到直接来自目标物的物理信息。目前它已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寻找地下资源(油气、煤炭、铀等能源;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地下水等)和地基勘查、环境调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下文化遗存由于人工挖掘、修建、埋藏,会破坏原始地层的结构,一般情况下与周围自然土层或岩层存在一些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成为地下的局部不均匀体。例如,未坍塌的墓室近似于一个地下空洞,空洞的密度比土、石小,导电性比土、石差等。因此,物探方法用于考古工作有其充分的科学依据。
物探方法用于考古探测不仅是有效的,还有探测深度大,效率相对较高,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综合地球物理勘查与其它考古方法,地球物理勘查专家和考古专家的密切配合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获得最佳效果,所以在国内外,考古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地球物理方法已是一种趋势。
由于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实测的是数据和曲线(含图像),依据数据和曲线推断地下文物,所以存在不确定性(多解性),而且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效果的好坏,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例如目标物与围土(围岩)物性差异的大小、目标物的大小和埋藏深度、周围电磁及金属干扰的强弱等。所以,物探方法要取得很好的考古效果,必须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精细设计、精细探测、精细解释与定量反演才能定性正确、定量准确。正是由于考古勘探领域的迫切需求,才凸显了建设拥有埋藏类型已知、体量明确、边界清楚的文化遗存的复建模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截至目前我国尚无文化遗存探测复建模型可控考古试验场所的建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验与探测的可控考古遗址复建模型试验场,该试验场模型可给物探技术在考古探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个标准验证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实验与检测的可控考古遗址复建模型试验场,选取地表平整、长宽各100±1米的开阔场地作为试验场地,将已发掘的文化遗存类型分为墓葬类、居址类、作坊类、埋藏类、灰坑类和杂项类,在每个类型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数个遗址按照1︰1的比例在试验场内进行模型的复建,复建时要严格按照实际开掘时的遗址形状、深度、发掘物进行修筑、填放,模型修筑完成后,在地下遗址模型和半地下遗址模型上堆土掩埋。
所述墓葬类的复建模型包括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的竖穴土坑,安阳殷墟西区竖穴墓,山西太原赵卿木椁墓,新密市李堂画像空心砖墓,唐河新店村新莽冯孺人墓,山西潞城县北关宋砖室墓。
所述居址类的复建模型包括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二里头宫殿基址,土坯建筑,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水井与东厢房,桂宫遗址、含灰坑和水井,法门寺的塔基、造像。
所述作坊类的复建模型包括陕西高陵杨官寨陶窑窑址,陕西扶风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周原齐家制玦作坊,大冶铜绿山炼铜遗址,郑州古荥冶铁遗址,河南洛阳白马寺唐代窑址。
所述埋藏类的复建模型包括河北磁山粮仓遗址,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安阳殷墟祭祀坑,马家源车马坑,章丘东平陵铁器窖藏。
所述灰坑类的复建模型包括新郑唐户裴李岗遗址。
所述杂项类的复建模型包括环境、城墙和道路遗址;环境包括庙底沟时期的山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城墙和道路包括龙山时代的河南新密市古城寨。
所述试验场内还修筑有陶器实验区,冶金实验区,玉石实验区和体验区。
沿所述试验场的边沿修筑有大小不等的多个埋藏坑,构成埋藏坑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未经中国国家博物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2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电气柜
- 下一篇:一种硫胺素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