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蓄水渗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2306.2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0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天虎;李旭光;宋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天虎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蓄水 渗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地下蓄水渗灌系统。
背景技术
水资源危机日渐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之一,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个最贫淡水的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3%,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是一种严重的依赖关系,特别是我国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仅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1%的人民。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农业总用水量的90%,农田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2.4亿亩发展到2008年的8.77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但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全国有一半耕地靠天吃饭。
近年来,全球气候十分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发多发,气象灾害影响广、程度重,突发性、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日渐突出,南方部分多雨地区先是长时间大旱,又急转成洪灾。干旱洪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损失,也暴露出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不强,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很脆弱,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在我国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大体分三类,通常将节水措施划分为工程类节水措施、管理类节水措施和农艺类节水措施。农艺类节水技术包括有喷灌、滴灌、微灌、雾灌、膜上灌、膜下灌、地下灌溉等等,可以用较小的灌水定额(每亩10-30立方米)较均匀地浸润土壤,达到灌溉效果。
从节水灌溉来看,我国整体上技术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等方式仍占有主导地位,喷灌和微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仅占有效面积灌溉面积的4.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节水灌溉设备品种和质量还不能满足节水灌溉的发展需要。
地下灌溉也可以称为渗灌,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专门设施(渗水管道、鼠道等),将水引入地下,再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目前由于地下灌溉技术建设投资大,施工技术复杂,在我国尚不普及。
地下灌溉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能、省工、增产和提高产品品质等很多优点,其主要问题是仍然不能完全解决滴头生物堵塞问题;其次是亩投资较大,一般为喷灌的儿三倍;第三是检查、维修都比较麻烦。因此,使其应用推广的速度较慢,但被认为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许多理论实践问题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蓄水渗灌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不易发生堵塞、且成本低、维护方便,同时,能够收集地面径流,减少水资源流失,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蓄水渗灌系统,其包括有集水渗灌槽、储蓄暗渠及储蓄竖井,所述集水渗灌槽包括有与地表相通的多个渗灌集水孔,所述集水渗灌槽还与所述暗渠连通,所述储蓄暗渠与所述储蓄竖井的上部连通。
通过在地下设置集水渗灌槽,在下雨时,将地面径流水通过渗灌集水孔收集到集水渗灌槽内,再流入到与所述集水渗灌槽连通的储蓄暗渠内,或再通过所述储蓄暗渠流入所述储蓄竖井内,这样,地面径流的水不会流失,在雨量充沛时,可以通过所述储蓄暗渠或所述储蓄竖井储存起来;在需要灌溉时,水再通过储蓄暗渠流向各个方向,最后再通过集水渗灌槽进行渗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渗灌槽内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位于所述集水渗灌槽的底部,所述输水管的周壁设有多个开孔,所述集水渗灌槽内通过砾石填充。
通过砾石紧密堆积作为渗灌末梢湿润管道,抗地面土体挤压,可以克服投资高,施工复杂、维修困难等问题,同时具有暂时储蓄水作用,可以更持久的保持渗灌效果。所述砾石可为人工砾石,通过瓦、陶、矿渣、轻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制;同时又设有输水管,通过所述输水管上的多个开孔可将集水渗灌槽内的水汇入到所述输水管内,集水渗透槽内的水可以通过输水管流通,加速了水流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渗灌槽的砾石与土层之间设有保护层。
所述防护层采用秸秆,通过所述防护层将土壤与砾石隔离,防止土体淤塞砾石,同时其具有一定的吸水浸润土体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集水渗灌与现有集水渗灌技术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天虎,未经孙天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23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介孔A型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粉体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