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和生物信号检测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1574.2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7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拓郎;相马温彦;和田成司;中岛悠策;富田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信号 检测 电极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与生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检测生物信号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以及包含该生物信号检测电极的生物信号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体中(动物,包括人)产生的生物信号(例如,脑电波或肌电信号)可通过连接至生物体体表的电极测量。需要电连接该电极和体表,以足够精确地测量生物信号。就此而言,例如,一般使用的是通过导电流体连接电极和体表的方法。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06666号(段落[0042],图3)中,一种由海绵等形成的柔性构件(其浸渍有电解质溶液)用作脑电波检测电极。当电极接触头部表面并柔性变形时,电解质溶液渗出,从而确保了头部表面和电极之间的传导。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06666号(段落[0042],图3)中公开的电极中,浸渍于柔性件的电解质溶液随时间的流逝将蒸发。因此,其被认为是难以使用该电极进行长时间的测量。此外,关于长时间测量,电极的佩戴感觉(例如,没有痛感)也非常重要。
鉴于以上说明的情况,需要一种适于长时间佩戴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和生物信号检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包括含水件和吸水片。
该含水件浸渍有导电流体并具有柔性。
该吸水片覆盖含水件并且能够透过导电流体。
根据该配置,由于含水件沿生物体表面形状变形或位移,该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可稳定地与生物体接触。此外,由于吸水片允许导电流体缓慢蒸发,即使生物信号检测电极使用了较长的时间也能防止导电流体变干。此外,当测量完成后,生物信号检测电极从生物体表面移除时,其可以移除生物体表面的由导电流体导致的污垢,这是因为吸水片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附着在生物体表面的导电流体。
该生物信号检测电极还可包括由侧面和底面形成的容器并且包括具有至底面的传导的电极端子。该含水件被容纳在容器中,并且吸水片可覆盖容器和含水件。
根据该配置,该含水件可由容器保持。
该含水件可由多个珠子形成。
根据该配置,由于多个珠子一起沿生物体表面形状移动,该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可稳定地与生物体接触。
该含水件可由高吸水性聚合物形成。
根据该配置,由于该高吸水性聚合物沿生物体的表面形状变形,因此该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可稳定地与生物体接触。
该含水件可由配置在容器的底面上的多个珠子和配置在多个珠子上的多个棉棒形成。
根据该配置,由于多个棉棒沿生物体表面形状延伸的同时在多个珠子上移动,因此该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可稳定地与生物体接触。
该吸水片可由聚烯烃膜形成。
该含水件可由交联聚丙烯酸偏钠盐形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生物信号检测设备,包括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和支架(brace)。
该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包括浸渍有导电流体且具有柔性的含水件以及吸水片,吸水片覆盖含水件并且导电流体能渗透穿过该吸水片。
支架被配置为使生物信号检测电极与生物体接触。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适于长时间佩戴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和生物信号检测设备。
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本公开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如附图示出)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该生物信号检测电极的容器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容纳于该生物信号检测电极容器的珠子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五实施方式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的透视图;以及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六实施方式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将说明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
图1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生物信号检测电极100的透视图。
如图中所示,该生物信号检测电极100包括容器101、珠子102、以及吸水片103。
珠子102容纳在容器101中,并且覆盖有吸水片103。该吸水片103被绑于容器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1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