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7731.2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6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曹典军;唐八生;彭群;林炜;郭帅;蔡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00 | 分类号: | C12N1/00;C12N1/20;C09K17/40;C12R1/125;C12R1/10;C12R1/07;C12R1/01;C12R1/465;C09K109/0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麓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土壤 调理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土壤调理修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根据湖南省对与80年代初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对应的1.3万个土壤样品pH值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全省耕地土壤平均pH值由6.46下降到6.02,下降了0.44个单位,相当于土壤酸量(H+)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94倍。pH值<4.5的极强酸性耕地土壤面积由26.18万亩上升到53.88万亩,增加了105.81%;4.5≤pH值<5.5的强酸性耕地土壤面积由736.51万亩上升到2185.20万亩,增加了196.70%,说明土壤酸化趋势明显。所谓土壤酸化是指土壤中盐基离子被淋失或被作物带走而氢离子浓度增加、酸度增高的过程。土壤酸化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改变土壤中养分的形态,降低有效性,增强有害物质的活性,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土壤严重酸化将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致使土壤结构变劣,作物生长环境恶化。因此,研制和开发酸性土壤调理剂,对改良土壤结构,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土壤严重酸化的稻田施用石灰,是解决酸化问题,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该传统的施用方法污染大,对身体有危害,效果单一,并且成本太高,农民认为是浪费金钱和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复合菌剂和包含该菌剂的酸性土壤调理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所述复合菌剂和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复合菌剂和土壤调理剂在调节酸性化稻田土和旱土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菌剂,含有:固氮解磷释钾菌1.7~5.3亿cfu/g和生防促生菌0.7~3.3亿cfu/g。
其中,所述固氮解磷释钾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和硅酸盐菌;所述生防促生菌为:地衣芽孢杆菌和刺孢吸水链霉菌。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菌剂,含有:枯草芽孢杆菌1~3亿cfu/g、胶质芽孢杆菌0.5~1.5亿cfu/g、硅酸盐菌0.2~0.8亿cfu/g、地衣芽孢杆菌0.5~1.5亿cfu/g、刺孢吸水链霉菌0.2~0.8亿cfu/g。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菌剂,进一步地,含有:所述枯草芽孢杆菌2亿cfu/g、胶质芽孢杆菌1亿cfu/g、硅酸盐菌0.5亿cfu/g、地衣芽孢杆菌1亿cfu/g,、刺孢吸水链霉菌0.5亿cfu/g。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菌剂,有效菌总含量≥5亿cfu/g。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菌剂,是将上述微生物制备成细菌混合孢子粉,再与菌群载体混合均匀制得。
其中,所述复合菌剂的菌群载体是用螯合物质与调酸因子混合均匀制得。
其中,所述复合菌剂的菌群载体中所用的螯合物质为:腐植酸鳌合的微量元素物质。所述复合菌剂的菌群载体中所用的调酸因子为海泡石和膨润土。
进一步地,所述微量元素物质选自:铁、硼、锌、铜、锰和钼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复合菌剂的菌群载体中螯合物质、海泡石及膨润土的重量比为2:1:1。
本发明提供的酸性土壤调理剂,包含如下以重量份计的成分:
复合菌剂 4~8份;
调酸因子 80~90份;
螯合物质 3~7份;
有机物质 2~6份。
本发明所述的酸性土壤调理剂,进一步地,包含如下以重量份计的成分:
复合菌剂 5~7份;
调酸因子 84~86份;
螯合物质 4~6份;
有机物质 3~5份。
本发明所述的酸性土壤调理剂,更进一步地,包含如下以重量份计的成分:
复合菌剂 6份;
调酸因子 85份;
螯合物质 5份;
有机物质 4份。
其中,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中的调酸因子包含:白石粉、海泡石粉和白云石粉。
其中,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中的调酸因子包含:白石粉54%,海泡石粉27%和白云石粉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77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员定位远程无线多级联网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弹簧机自动料架